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探索

发布时间: 2024-09-24 10:24【浏览字号: 来源: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动信息时代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变革为主线,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改革管理机制、优化环境建设、丰富资源应用,积极践行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加强在夯实基础设施底座、优化数字资源供给、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深化大数据应用、筑牢网络安全可信体系、提升信息化能力素养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加速实现理念升维、技术创新、措施优化、应用提升,持续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转段升级,助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学校“双一流”大学创建提供数字化支撑。

  一、工作举措

  (一)校园共治,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有关网络安全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河南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河南科技大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12个规章制度,夯实网络安全的制度基础。成立“河南科技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落实“三统”机制、形成安全治理合力、提出“校园共治”架构、加强舆情管理和网络安全宣传(图1为2023年度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举办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新技术赋能”2023年高校智慧校园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并多次在省级研讨会和培训会上介绍经验。

图1 2023年度网络安全应急演练现场

  (二)交叠更替,加速推进新型设施智能化

  基于“三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建设规范,本着“降低成本、交叠更替、满足需求、高速稳定”的建设原则,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构建了满足校园信息化需求的高速、稳定、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图2所示的是校园云网融合的虚拟景象图),提供多种校园网络服务、建立校园物联网服务平台、提供足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校园智能化提供支撑。

图2 校园云网融合虚拟景象图

  (三)精研细磨,集约构建统一业务大平台

  聚焦“转段升级、融合创新、应用为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义,自2014年启动建设“我i科大”智慧校园,历经十年,精打细磨,对校内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持续的深度整合和集约管理。按照“统一入口、统一数据、统一消息、统一平台”的建设规范,从“唯一的校内官方综合平台、唯一的学校官方移动APP、唯一的学校官方社交平台、唯一的学校数据集散地、最全面的校内咨询平台、最丰富的校园数字资源中心”等六个方面进行整体构建,以“‘我i科大’智慧校园”统一大平台建设为抓手,完成了校内统一业务大平台的建设(图3为统一业务大平台的体系架构)。

图3 集约化统一业务大平台体系架构

  (四)应需而动,持续提升数据集成高赋能

  加大数据治理力度,夯实数据底座。坚持数据驱动,赋能学校创新发展。以坚实的数据底座,强化数据共享利用,驱动数字化转型加速,赋能学校发展(图4为学校数据资产管理平台)。2023年在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举办的“国家数据平台数据填报及分析应用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

图4 数据资产管理平台

  (五)全员参与,积极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学校通过“优化升级智能环境、深化融合创新应用、全面提升信息素养”等举措,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扩大线下和线上虚实融合的智能学习空间,推进场景式、体验式和沉浸式教学,实现了从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达成了教学全过程的数字化(图5所示智慧化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组图)。

  一是构建智慧化的物理教学环境。学校完成了智慧录播室、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智慧化物理环境的建设;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445间,智慧教室47间,常态化录播互动教室11间,多功能全景演播室、高清录播教室12间。投入3000余万元改造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管理系统、虚实结合智慧化实验室。其中,依托附属三甲医院5G+智慧医疗平台,建设医学课程智慧教学研究省级智能实验室,将临床手术实境引入外科学教学,为“新医科”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智慧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积极开展智慧教学。依托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搭建了智慧教学系统、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智慧集控管理平台、虚拟教学资源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等智慧教学平台;学校自2016年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来,通过政策引领,不断加大教师培训,全校累计建设课程21465门次,累计建设本校资源121TB,约11800学时。录制完成154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计知识点5074个,包括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和14门国家一流课程,录制各类比赛活动等微视频1049个。平均每学期有81%教师、学生4.6万余人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智慧教学。“机械设计”等9门课程入选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产生一批国家级优质课程。

  三是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采用“岗前培训+常态培训+专题培训”方式,全面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常态化、普及化和周期化。近三年,通过开展“数字教育大讲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学习通”等在线课程平台培训活动42次,参与教师4000余人次,进一步推进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效果提升明显。近几年获得国家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5人次,河南省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5人次、一等奖7人次、二等奖10人次;入选中原教学名师4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1人;2022年分别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并荣获全国“优胜杯”;2023年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实现了“特等奖”的突破。

  经过不断努力,学校已基本形成了物理环境、虚拟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智慧教学新生态。2021年,学校荣获“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称号(河南省高校唯一)。

图5 智慧化教学环境和智慧教学组图

  二、工作成效

  (一)助推“一流创建”新跨越

  学校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聚焦“一流创建”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跨领域、跨时空、跨层级和跨系统的优势,以一系列新举措、新方法重塑教育、科研、服务和治理模式,全面赋能一流人才培养、一流科研创新、一流社会服务和一流大学智治。

  数字化赋能教务管理能力提升,实现了学分制的管理变革,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年限、自由选课、提前毕业和辅修双学士学位,以及按学分收费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促进了人才的个性化、多样性培养。2014年起,实现全校4万余在校生按学生所选课程学分自动生成个性化学分学费的变革,同时实现学生选课结果与教师课时工作量的数据关联,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学分制改革,使得学校成为河南省首家按学分收费的高校。2021年,学校入选首批“河南省学分制管理示范高校”。

  利用新一代智能技术,充分发挥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效,为广大师生打造了更为广阔的、超越校园物理边界的虚实融合、内外融通的新型人才培养空间。学校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立了材料学院、农学院、食品学院、化工学院等6个院级设备共享中心,可跨学院预约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在河南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开展的科研设施和仪器管理单位开放共享绩效评价考核中获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省内高校最高奖补。

  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累计建设课程21465门,累计建设本校资源121TB,约11800学时,涵盖了从人文社科到科技工程等学科领域,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在不同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帮助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获得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三化合一”新模式

  “三化合一”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三大法宝”。“三化”是指体系化、流程化和智能化,“三化合一”是以“体系化”的建设思路、“流程化”的管理思维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一体推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三)支撑“应用共享”新需求

  “突出应用服务导向,‎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技术支撑创新”是学校信息化一贯秉承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实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原则,大力推进信息化资源、教学资源、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一是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制定了《河南科技大学网络与信息基础公共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为全校各二级单位和全体师生提供网络基础服务、机房环境服务、公共软件服务、共享数据服务、云资源服务、安全防护服务、智慧教室服务和视频制作服务等8大类信息服务(图6为面向全校师生的服务大厅)。

  二是教学资源的共享。校本资源库涵盖课程、课件、范例等各类教学资源约108万个,自建并运行良好的在线开放课程1800余门,图书馆纸质文献266.1万册,电子图书249.83万册,拥有国内外数据库106个,自建硕博论文库等特色数据库5个,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图6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服务大厅

  三、工作经验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出台了《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专项规划,明确了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网信委”)和“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简称“信专委”)的工作职责。每年召开数次“信专委”工作会议,研政策、把方向、论项目,切实履行研究政策、把准方向、科学谋划、指导评价等职责,推动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系、技术创新、数字素养等全方位升维变革。

  (二)形成工作合力,不断优化体制机制

  学校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统筹、统建、统管”的“三统”原则,坚持信息化工作全校“一盘棋”,形成工作合力和统一标准,减少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充分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提升“组织力”;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谋划力”;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执行力”;四是强化理念引领,提升“向心力”。对拟建项目的内容、资金严格把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建设,确保高绩效产出、高质量发展。

  (三)注重结果运用,有序开展激励评价

  学校历来重视信息化项目的应用效果,出台了《河南科技大学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建日常工作考核指标评分细则》,将二级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纳入学校基层党委(党总支)党建重点工作考核,将“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各单位二级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建设与管理”等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出台了《河南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河南科技大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运行过程,保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根据课程性质、在线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效果等情况,按照同类课程传统教学方式计算办法的1.5倍核算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工作量。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将教育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纳入绩效分配、进行奖励,成效显著。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国家大战略,责任重大、时间紧迫,在未来的工作中,河南科技大学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从传统思维向数字化治理新思路转变,以“物联、数联、智联”为基本路径,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大数据效能,重组教育要素与模式,实现我校发展的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新形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