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朋雨:乘职教之清风揽劳技之皓月

发布时间: 2024-09-05 13:55 【浏览字号: 来源:

  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余朋雨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年一代,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寄予青年厚望。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要把青春奋斗融入奔赴光荣与梦想的“复兴山海”中,方可不负时代,做有为青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我们可以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岁月峥嵘,山河为证,唯有“乘职教之清风”将一技之长做到精,做到细,方能“揽劳技之皓月”。


  职业教育既关乎国计,也涉及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在职教活动周活动的宣传下,各行各业的相关人物典型事例一一出现,成为助力技能人才培养的榜样力量。随着河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慢慢拉开帷幕。各个学院选手切磋技艺,展示风采, “国学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颂红色经典”等相关活动接踵而至。让更多学生能够有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丰富校园生活,也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伴随着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我参加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根据比赛要求和我个人喜好,我挑选了《诗意中国》这篇现代诗文朗诵。在诵读的准备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由于地区差异性,我总是平翘舌分不清,这让我感到难为情,越是想区分越分不清楚,问题变得严重起来;我根据刚上的诵读视频,学习当中的停顿,努力将字咬的清楚明白,了解诗歌书写的意境,感受其所抒发的感情,将自身的感情投入当中。在此过程中,我模仿语音、语调,学习如何发音,如何才能字正腔圆的将诗文诵读的有感情,有力度,如何才能诵读的声情并茂。正所谓“诗言志,歌永言”通过诵读,了解到每一首诗歌背后创作的背景,以及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更是体会到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让我学会如何更好的写好诗,读好诗与文,写好作文,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字水平。


  俗话说得好“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从个人角度而言,技能是立业之本,拥有一技之长,有助于更好的就业,从而为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成就出彩的人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历览前人经历,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何为技能,何为劳动精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惟其艰难,更显勇毅。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生命渠”用亲身经历,数年如一日不曾歇息,为周围人带来新的希望,是心底那份对于劳动的坚守;“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支用一个人,一匹马,跋山涉水,三十年始终如一日,为人民服务;“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休后,在当时秃山水枯的大亮山,播撒一片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语言。


  在忙碌的同时,他却能静下心,既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也兼顾了自己的心情爱好。劳模精神,是无数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创作非凡业绩的精髓所在,他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书写劳动的荣光。劳动精神是勤劳诚实,创新品质的体现。在我们身边不缺乏这样的劳模,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通过劳动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也要注意劳动成果的积累和转化,让劳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时代风起云涌,社会阡陌交通。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从中脱颖而出,让人不得不值得深思。君可见,胸怀天下,捐躯国家,哪怕生命短暂,做一只萤火虫,即使只有方寸之地发光发热,亦能使其重于泰山。音乐老师邓小兰,多年来扎根马兰支教活动。教孩子们音乐,带领孩子们走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台,唱响乡村孩子的梦想之歌。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换来孩子们的新的希望;被誉为“崖畔的桂,雪中的梅”的校长妈妈张桂梅,走进大山,坚守一生,为大山女孩插上梦想的翅膀。二十年如一日,从无到有,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反而置身于自身事情,将事做好,做细,做精,争取让每一位女孩子都有学上,能有选择机会的余地。在平凡的生活中贡献力量,铸就不平凡的人生;地球卫士杨欣,花白的头发写满了自然风沙的絮洁,却昭示着杨行于浮华中坚守自我的定力。阳怡林满是老茧的手上,刻满了脱贫攻坚的艰辛,却也显示着他为家乡、为乡亲服务的坚定。


  放眼踏足百山的廖俊波不畏寒暑,用自己的“幸福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青山留下他的脚印,春茶记住他的目光。着眼投身边防的张富清隐姓埋名,“功成之时有我,功名之时无我”的大义凛然,成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真实写照。专注的人更容易成就事业,专注的人生更加精彩。著名植物学家钟扬,专注研究和收集高原种子,跋涉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发现无数珍稀植物,为人类做出生命科学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古人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李雨晗放弃的是优渥的工作条件和充裕的工作生活,走出的是关注三江源保护的内心指引。无数的人看似逆行于滚滚红尘中,却恰恰是奔向诗与远方。他们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技之长足够一生钻研,去坚持、坚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也让技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渗透。作为中文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将文化传播传承得更远更好,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从而实现自己的一技之长。


  执中华之笔,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昂起头颅,奋扬当代自信之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沉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美好憧憬,传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从《觉醒年代》依靠曲折的剧情来突出英雄人物的价值美,到舞蹈《只此青绿》《唐宫夜宴》借传统文化元素表现中国的艺术美,再到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的“江南忆”借“良渚文化”“世界遗产”等元素来展现“中国美”,这些让中华优秀文化因传承而发展,因创新而生机,因交流而丰富。


  时代进步的促合力非英雄一己之力。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有黄色、蓝色的“外卖小骑士”,有在暗夜中挑灯夜读的“寒门学子”,他们是形形色色平凡的“追梦人”。他们或许为柴米油盐而奔波,或许为梦想而奋斗。他们在思索,寻找能够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之间,有写出“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把他叫做铁丝”的打工诗人;有提笔写时代答卷的“小镇做题家”;有无数在汹涌时代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后浪”,他们就像一滴滴晶莹的水珠,汇流成奔涌的江河,汇聚成浩瀚的海洋。他们专注自身的一技之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诚哉斯言,在此次职教周活动中,我们学院积极宣传,讲好职业技能故事,破除“唯学历论”的观点;形成“崇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吾辈当以路在脚下,梦在远方的心境,无畏面对一切苦难和挑战。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传承优秀文化,熟练掌握专业知识,锻造自己的一技之长。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霓虹,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将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落实到日常学习工作当中,实习人生价值,历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