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各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开封、郑州、信阳、南阳、安阳足迹为主线,以走进文博场馆、红色基地、重大工程、田间地头等为辅线,以“金色文脉”“红色印记”“绿色守望”“蓝色创想”为关键词,各自组队,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通过行走中原大地,切身体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伟大变革,引导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感知社会、热爱家乡、服务群众,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
为充分反映各高校的生动实践,分享研学成果,“豫教思语”推出“强国复兴锦绣图,豫有引力青年行”——河南省高校大思政实践活动主题网络巡展。今天,一起来看“红色印记”——河南大学师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7月13日,河南大学组织师生前往河南林州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的足迹,深入探访红旗渠这一“人工天河”,通过“走、访、拍、讲、写”的形式,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把学习传承红旗渠精神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青春之韶光,奋楫时代风浪。
生动实践
红旗渠畔,历史长歌悠扬
七月的红旗渠,碧波荡漾于绿水青山间,如同历史的长歌在耳畔回响。师生们踏上这条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壮丽工程,怀揣着崇高敬意与深切向往沿着石壁间陡峭的台阶一路攀登。沿途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每一处风景都似在诉说着红旗渠建设者的不易与坚持。
行至顶端,师生们站在青年洞前驻足瞻仰,目光中皆是感慨与敬畏。作为红旗渠工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青年洞不仅凝聚了林州儿女的智慧与汗水,更见证了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与天争高、与地斗勇的英勇事迹。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永辉在青年洞前生动讲述了红旗渠建设的艰辛历程与林州儿女不屈不挠、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创造奇迹的感人故事,吴永辉的讲述让在场师生更为深刻地领悟到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实践团成员感慨道,站在红旗渠的青年洞前,听完青年突击队历时一年五个月凿通六百米长的隧道的故事,心中无比震撼,前行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一代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深入实地,绘就时代画卷
在此次活动中,实践团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红旗渠沿线的村庄和农户,开展了一系列实地采访:同学们与红旗渠修建的亲历者张买江面对面交流,听老先生讲述红旗渠建设中的艰辛故事;跟随二干渠护渠人崔宁芮漫步在红旗渠畔,亲眼见证了今天的红旗渠水如何滋养着林州,成为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生活条件飞跃的重要源泉。
此外,实践团还细心记录下林州人民“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林州百姓用智慧与力量写就的辉煌篇章,以及他们在新时代下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这些真实且生动的场景,让师生们深刻地感受到红旗渠对林州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红旗渠精神在当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思政课堂,融铸精神之魂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它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为更全面、深入理解红旗渠精神的意义,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红旗渠纪念馆内展开。林州市风景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带领师生们参观纪念馆,并详细讲解了红旗渠的历史背景、建设历程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具体内涵,引导在场师生深入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红旗渠精神。现场讨论热烈而深刻,师生们纷纷表达了自身对于红旗渠精神的新认识与未来践行红旗渠精神的坚定决心,表示将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成果丰硕,共望未来新篇
八百里太行,一渠清水穿山而来,流淌出一段“团结就是力量的”佳话。师生们在深入红旗渠沿线进行实地探访与采风后,以新闻报道、纪录片和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创作出一系列富有感染力且具有深度的作品,生动展现了红旗渠精神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成果丰硕,收获满满。
林州人民多奇志,敢教山河换新装。蜿蜒曲折的红旗渠引漳入林,润泽了林州大地,结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更滋养了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砥砺前行。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们在学习思考中深化思想认识,深刻领悟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精神。重走红旗渠之路,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次宝贵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难得的成长经历。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实践团师生们将继续秉持红旗渠精神,不惧困难,奋发有为,关注时代变迁,记录社会发展,用镜头和笔触书写新篇,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与实践的师生们一致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他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为传承与弘扬红旗渠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行有所获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杨浩源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安阳人,我从小就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熏陶。红旗渠引漳入林给林县人民带来了生活上的幸福和精神上的鼓舞,而劳模们在修筑红旗渠时面对困难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激励我们青年人在新时代继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胡心蕊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我们应该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其内涵和价值,并将其贯彻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我们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自强不息,奋斗拼搏。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黄雨娴
在见到红旗渠前,我已经无数次被它的故事深深地打动。在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林县人民凭借着简陋的工具和坚定的信念,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这条“生命之渠”。而当我真正走进红旗渠,这份感动便更加浓烈。站在群山间,我无法想象他们修建这条人工天河时所面对的艰难险阻,更为他们从未放弃,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这一曲壮丽的凯歌的行动而深受震撼。红旗渠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们当代年轻人克服万难,奋勇向前。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行走中原大地,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坚定责任担当,激发勇毅前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