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原担当力量,13位推介官是这样备课的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在2024年暑假期间开展“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之“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一期主题直播“中原担当:砥砺前行”于7月20日晚开播。直播累计观看人数41.4万,点赞量192万。河南思政先锋团成员作为推介官,用一场场精彩的讲述带领广大青少年学子深入感受“中原担当”的力量。

  下面,和我们一起来看推介官们是如何备课的他们有哪些收获感悟。

“小院”青年的时代担当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刘宁静工作室负责人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宁静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在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上影响举足轻重,而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省乃至全国“三农”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始终坚持躬身入局、奋勇担当、主动作为,科技小院就是我们探索培养人才、推广科技和服务“三农”的新模式。通过这次到科技小院实地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我看到了“一头连着高校科研,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的科技小院正成为乡村振兴舞台上的“大角色”;看到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的“大学生”;看到了与学生同吃同住、深入农家和地头,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农大力量,展现农大担当的“大先生”。我们的“小院”虽小,却做出了强农兴农的“大学问”,书写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彰显了河南农大人的“大情怀”。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王晨工作室负责人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主任王晨

  “中原担当”虽然只是一堂直播课,但却是我的一堂思政实践课。身为河南农业大学思政课教师,科技小院曾出现在我的课堂上,但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能亲自前往兰考科技小院去考察、去了解、去体验、去实践,通过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切实感受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切实感受到大学生真正实现了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把土地作“课堂”,把作物当“教材”,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通过此次直播活动,我认识到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上好立德树人“大思政课”的重要性。“科技小院”的案例就如同时代大潮中的一滴水,在讲课中通过这“一滴水”折射出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讲清楚青年们的创造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征程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回答好“青春之问”,从“科技小院”的鲜活实践中理解当代青年之使命,引导学生回答好“时代之问”,从“科技小院”的鲜活实践中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周红飞工作室成员

河南农业大学教师杨艺辰

  在这次科技小院的拍摄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田间地头,经过的老乡只要看到小院的学生,都会停下来拉几句家常:“来家里吃饭吧!”“地里的庄稼长得很好!”“孩子们,你们啥时候回家?”村民与学生们之间的这份亲如一家的默契,不仅源于日复一日的共事,更源自科技小院赋予的那份深厚情谊,以至于“大学生娃娃”成了他们心中最亲切的称呼。

  科技小院不仅是农业科研的试验田,更是青年学子蜕变的熔炉。在这里,学子们跳出书本的框架,将双脚深深扎进泥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找苦吃”的精神。他们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智慧点亮田野,用青春书写着一篇篇属于自己的“大地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寄语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肯定了他们“自找苦吃”的勇气与决心,这是对新一代青年的最高赞誉,也是对他们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精神的认可。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正是以这样的姿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让科研成果在广袤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让智慧与汗水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绽放光彩。

承岐黄之道 绽青春之花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会萍工作室负责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会萍

  这是一堂汇集各方之力的思政大课。本次直播活动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悉心指导与精心组织下,我们得以借助大平台、采用新形式,将中医药人的所学所思所悟呈现于广大师生视野之中,不仅为思政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更彰显中医药青年学子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与付出。

  这是一堂传承岐黄之道的思政大课。穿越场馆,寻鉴历史,传承文化、开拓创新。通过“精”“诚”“仁”“和”四把钥匙,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价值意蕴和深邃道理,切实体会到了中医药文化的思政育人内涵。

  这是一堂绽放青春之花的思政大课。通过与青年教师对话,与青年学子的对话,我深深感受到思政课必须走进学生的心中,走进青年群体的心中,以此更好让中医药文化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传承创新中彰显河南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

河南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主持人

河南中医药大学团委副书记郭薇

  责任重大,收获满满。非常有幸能够承担此次主题直播课筹备工作,在集体研讨、精心创作的过程中,工作室收获满满。

  文化溯源,主动担当。从接到命题到制作完成,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做好本次课程,河南中医药大学两个工作室经过多次讨论,系统梳理,查阅了大量资料,最终确定以中医药核心价值“精”“诚”“仁”“和”为主线,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展现河南中医药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指示精神,启发青年学子厚植文化自信,主动担当作为。

  创新形式,延伸拓展。经几个学校商议,本次主题直播课打破以往授课教师独自讲解的模式,采取师生互动、交流对话的形式,在实践现场、在文化场馆中进行,形式新颖。以“情”引领,以“实践”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将内容讲深、讲透、讲活。本次直播课程,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方向。

河南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成员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辅导员高山

  中原担当,重在传承。要想讲好医德“诚”,离不开前期大量的书籍阅读及充分了解青年学子所思所想,我选择领悟医圣张仲景在医德上的“以人为本、悬壶济世”“诚信求真,慎独自律”,启发学生要有医者仁心,心怀至诚,向医德模范大家致敬。为了充分领会医德之“诚”,我选择站在“大医精诚”前,与学生一同体悟古今对话,感受传承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原担当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河中医学子守正创新,充分展现青年担当,砥砺前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浅出的直播课程生动有趣,不仅让更多学子深入感受中原文化,感悟中医药文化,体会古老智慧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激励新时代的河南青年坚定责任担当,发挥青春之热,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魅力。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会萍工作室成员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于嘉明

  讲好医心“仁”,就要寻根问祖、追本溯源。经过前期大量医书古籍的深入研读,以及文献资料的查阅考证,结合独特的人文思想和中原文化特征,我决定从医圣张仲景之“仁心”切入,让同学们能够身处“天地之中”,立足中原大地,切身感受医者仁心。讲好医心“仁”,还要贯通古今、传承创新。中医药的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河中医人挺膺担当、人才辈出,我选择国医大师丁樱作为中医“仁”心的时代传承接续者,这不仅是“仁心”的传承,更是中医药文脉的传承创新发展。

  这堂直播课通过古今对话,打破时空界限,以更加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形式带领大中小学的全体学生开启一场“医者仁心”的视听盛宴。相信通过本次思政直播课,每位老师、同学都能够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将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真正落实自身实践。

河南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郭薇工作室成员

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梦露

  我非常有幸参加“豫有引力推介官”第一期主题直播“中原担当:砥砺前行”活动。此次活动,河南中医药大学紧紧围绕着“中医药文化”,以“乘岐黄之道 绽青春之花”为题进行筹划和准备。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和思维方式具有显著的育人优势和独特的育人价值。团队首先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内核,并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分别用医心仁、医道和、医术精、医德诚四个部分凝练直播活动的内容。其次,依托学校的河南中医药博物馆,分别在医史馆、中药馆、仲景馆和医德馆四个地方进行直播拍摄。

  此次直播活动意义重大,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中原担当的内核。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要求。如何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发挥中医药文化的育人优势,成为当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时代命题。

讲“黄河故事” 展中原担当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张梅工作室负责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

  接到拍摄任务后,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不断构思反复推敲,我们想用更加生活化的语言来打造从黄河治理展示中原担当这个宏大的主题。黄河从历史中走来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历史上也是灾害频仍的害河,新中国成立后,黄河75年岁岁安澜靠的是什么?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提出“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五年来,黄河生态环境发生哪些变化?河南如何展示中原担当,落脚到郑州如何做?华水如何做?沿着这条主线,我们想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的足迹来拍摄。拍摄第一站就选在黄河博物馆——也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共建的教育部“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在此地非常感谢黄河博物馆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拍摄环境。第二站原本是想到黄河国家地质公园,习近平总书记眺望黄河的地方来拍摄,但因天气原因,无法到外面取景。考虑到这次直播课程受众群体是全省的大中小学生,我觉得让年轻的老师来讲黄河故事会更接地气、更有亲和力,所以挑选了两位非常年轻优秀的老师来授课,同时也感谢我们水利学院的学生们,他们的表现率真自然。

  这次拍摄,时间紧任务重,靠团队的精诚协作,我们高质量地完成这次任务,期待作品传达的故事和内涵能让同学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并激发责任担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亚梅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举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并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成为我国完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黄河流域唯一一所水利类本科高校,服务黄河是学校的光荣传统和初心使命,本次拍摄带领学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结合专业特长沉浸式参观黄河博物馆,使学生在实地调研中领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现场观看实景文物、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感悟河南省在黄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作为担当,在感悟中锤炼“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干得好”的华水品格,引领学生结合黄河区域发展战略,在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放飞青春梦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赛

  在准备《讲黄河故事,展中原担当》一课时,我深感责任重大而使命光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与中原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紧密相连,是讲述中国故事、弘扬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备课过程中,我精心挑选了黄河沿岸的壮丽风光、古老传说、治水事迹及新时代中原儿女在黄河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担当作为案例,力求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原人民的责任担当。通过这堂课,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为保护黄河、发展黄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水长流的中原担当

河南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白月工作室主持人

南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宣传理论科科长

挂职南阳师范学院团委书记白月

  在这场直播课中,我主要承担的是“人间天河连南北”“大爱报国淅川人”这两部分的讲授。前期,我主要到渠首、移民新村和南水北调展览馆进行调研学习,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库区移民搬迁的历史记忆。

  通过走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探索渡槽模型输水原理,我体悟到了工程建设者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通过走访移民新村,聆听移民搬迁的故事,我深刻感受到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通过了解移民标本何照胜等的先进事迹,我看到了为了我们现在美好生活而负重前行的一批人的时代担当。

  这种“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在现地教学中,一个场景、一个人物,甚至一个物件都可能引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贡献力量。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席晓丽工作室成员

南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德法”教研室主任陈京

  在这场直播课中,我主要承担的是“为有源头‘好’水来”和“中原担当为人民”这两部分的讲授。前期我们多次深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渠首和南水北调展览馆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更多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设施以及沿线群众情系家国奉献的资料。

  在此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保护的淅川实践,移民群众和移民干部的爱国奉献、忠诚担当,中国共产党的为民初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这场沉浸式的场馆里的思政课可观可感,能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继续讲深、讲透、讲好南水北调的故事,把南水北调在工程建设、移民搬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宣传好,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薪火相传。

  品味厚重历史、了解红色故事,接触大国重器、感悟时代精神,在一堂假期思政大课中增强个人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青春豫有引力”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网络话题讨论正在进行中,快来微博、抖音平台带#青春豫有引力#话题参与互动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