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心理学 | 嗨,搭吗?

搭子,朋友的平替?

  “交朋友,伤时间耗情感,搭子一有,万事不愁”

  “考研搭子中途弃考了,求新的考研搭子一枚,在线等,挺急的”

  “饭搭子恋爱了,我觉得我好像失恋了”......

  搭子是当代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社交方式。这届大学生主打一个万物皆可搭,饭搭子、游戏搭子、考研搭子、追剧搭子、跑步搭子......只要你有需要,总能找到有类似需要的搭子。搭子被定义为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暂时组成的社会关系,陌生人之上,朋友未满,精准匹配,定向推送,相互陪伴,又互不打扰。

  在数字网络时代,找几个搭子比交一个朋友更高效更便捷,搭子式社交也在默默改变着大学生们对友情的定义,一些大学生宣称,大学里可以不恋爱,可以没有朋友,但不能无搭子。“友谊地久天长”再难引发这届大学生的共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友谊良善德行属性的定义也正在被实用性工具性社交所替代。搭子,是否真的会成为代替朋友的社交方式,还是一时流行的时髦产物?

搭子社交,得与失的博弈

  搭子,让我们不孤单。人是社会型动物,每个人天然生活在社会关系中,难以作为个体单独存在,需要经常从人际关系中获得滋养和安抚,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经营一份情感需要投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搭子作为简化了的人际关系模式,成为原子化社会中年轻人的最佳解决方式,既满足了社会交往的需要,又降低了时间和情感成本。

  搭子,未必让我们不孤独。一场飞盘局,一群飞盘游戏搭子,游戏结束,你清楚地知道这些飞盘搭子无法倾听你内心的烦恼,因为那样你就越界了。搭子,不属于稳定的牢固关系,临时组局,没有太多挂念和羁绊,彼此独立不完全相融,谁离开谁都可以快速找到下一个替代者,难以满足我们归属感的需要,难以消除我们真正的孤独感。

  搭子,让我们获得浅层交往。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在《弱关系的力量》中提出,人际关系的强弱可以从时间长度、情感强度、亲密信任程度、互惠行为程度四个方面衡量。搭子关系在这四个方面都要弱于朋友,被称为浅层社交。这种浅层社交就像温水,有一定的温度和情感,但又没有更沸腾的矛盾和摩擦,不会灼伤自己,这也是许多人沉浸在搭子社交的原因,谁不喜欢这样的温水呢?

  搭子,让我们难以深层交心。曾记得我们小时候和发小在吵吵闹闹中长大成人,在分分合合中积淀交情。不经历冲突的关系犹如撕不破的面具,彼此看不到真实的自己和对方,深层的理解和共情也难以发生。社交关系中,我们需要有边界的陪伴和独立不被侵扰的空间,但我们也需要情感的深度共鸣和融合。

可有搭子,不可只有搭子

  “00后”的新一代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费力讨好和迎合,不愿意在关系中委屈自己,搭子,作为“Z时代”的轻关系,促成了当下年轻人对亲密需求的即时满足。尤其对于有“社恐”特质的大学生,满足了其陪伴的社会需要,存在依恋关系困难的大学生,短时间内难以克服自身障碍,暂时以搭子作为社交途径,也是他们适应环境、对抗孤单的方式。

  生活中只有搭子而无挚友的个体,容易陷于一个自我中心的漩涡,难以真正在一段关系中探索自我和了解世界。建议大学生们,可以有搭子,但不要只有搭子,让搭子关系成为传统固定关系的补充,感受更多元更优质的社交关系,这样我们的幸福感才会随之提升。

本期专栏作者

一点心理学 | 嗨,搭吗?

郭晓薇新乡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心理学专业副教授

工作室简介

一点心理学 | 嗨,搭吗?

新乡学院郭晓薇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新乡学院郭晓薇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秉持“协同发展、辐射带动、引领创新”的理念,围绕高校抑郁学生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治疗,探索抑郁发生的认知环境模型,形成抑郁多维风险评估体系,从宣传科普、识别筛查、医学诊断、心理辅导、同伴支持、家校合作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预防干预体系,实现专题项目开发和推广,促进校际合作和交流,将工作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持续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提供具有实效性的解决方案,减少抑郁对个体认知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