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相信很多同学的朋友圈都被谷爱凌、苏翊鸣等一大批00后健儿们刷屏,在北京冬奥会中,中国的00后健儿们正在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敢打敢拼的意志,征服奥运赛场。
王宝玲 安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
安阳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团队
年仅18岁的谷爱凌,在本次北京冬奥会上一举夺得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赛场外的她也仿佛“开了挂”,她提前一年从高中毕业以SAT考试1580分(满分1600分)的优异成绩被斯坦福录取,她还会钢琴、舞蹈、篮球、足球,多才多艺、颜值高、性格也好她的每一面都如此闪耀,让人敬佩。
同样,首次参加冬奥会的17岁中国小将苏翊鸣在单板滑雪项目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获得银牌,成为我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枚男子项目奖牌。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中夺得金牌,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他被网友调侃为“从CCTV6到CCTV5的人”,在加入国家队之前,他还曾是个小童星,拍摄过《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等诸多影视剧。
这两位仿佛从爽文里走出来的主角,一时之间令所有人艳羡。但他们的成就真的全都归功于天赋二字吗?显然不是。
谷爱凌说:“我只有0.1%的天赋。”苏翊鸣也说:“如果我想做好一件事,我必须把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我想要做的这个事中。”究其成功源头,我们不难发现两个字——热爱。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谷爱凌在采访中聊到:“有热爱,那你在练习的时候就不会感觉累。”“0.1%天赋”背后,是谷爱凌对滑雪倾注的全部热爱。在空中的那几秒,她说自己像一只鸟,“飞起来,然后落地”,在她看来,飞起来的感觉可能是滑雪最让人上瘾的地方,这是她热爱的自由的味道。
苏翊鸣也说道:“最重要的是保持着热爱的初心,要百分百投入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他内心坚信,热爱就要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努力,梦想就可以实现。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种热爱,这种热爱也成为他们努力付出、战胜困难、向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不断奋进的原动力。
那么,热爱到底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对“热爱”的注解,能够对应上的大概有:热情、激情、爱好、兴趣、乐趣……用一个时髦的词汇概括,“热爱”可以说是一种“正能量”,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和情感力量。
热爱让人一往无前,是主动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真正来源,坚持个人的兴趣爱好,把热爱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正如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如《论语》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今中外的大家都在强调热爱、兴趣、喜欢、乐趣的积极力量。
但发现热爱,也许是一道难解的题。我们或许会羡慕像谷爱凌和苏翊鸣一样能够早早发现自己热爱的,并早早把热爱的变成擅长的人,但是我们忘记了,他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准自己要走的路,而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才终能觅得自己所爱。
如何找到自己的热爱?
新学期即将开始,对每个人而言都意味着新的出发点。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热爱还在迷茫和探索,你要相信还有很多同学与你并肩作战,重要的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路上。那么要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呢?
一是要保持好奇心,拓宽视野。兴趣和热爱并不是一开始就摆在那儿等着我们去发现,而是在一步步探索中,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通过自我好奇心和兴趣的驱动多看多听,开阔眼界,提升格局,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行动起来。
二是要走出舒适区,拥抱挫折。生活本就是快乐与痛苦共生,坦途与坎坷交替,深渊与光芒互通的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世界。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舒适区意味着安稳,却也是平凡与碌碌无为滋长的温床。挫折固然予人打击,但若没有走出舒适区迎接风雨的勇气,就很难有所成就。
三是要积极的心态,沉浸体验。积极思考,以一种向上愉悦的态度勇于尝试和体验未知,享受探索热爱的过程,不断发现自我,这本身就是一种改变和成长。若你在寻觅的过程中感到迷茫,不妨将眼光放在当下,每一步都有确定的目标并不断地反馈,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热爱使生命更灿烂
当你找到了令人心驰神往的热爱,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一起出发,更加深入的探索和感受,成就热爱,成就自我。
第一,持续不懈的努力。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谷爱凌和苏翊鸣成功的背后都是没日没夜起早贪黑的训练,是努力让热爱和梦想破茧成蝶。“努力”二字听起来充满艰辛,人们对真正热爱的事业,就会自觉地投入进去,为了完成一个目标埋头钻研,这时努力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而是为了实现理想顺其自然的行动。
第二,塑造坚毅的品格。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Angela Duckworth) 给坚毅定义为“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积极心理学认为,坚韧是取得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坚韧的品质作为积淀,就很难在专业领域内达到一定的高度。追逐热爱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在遭遇挫折时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第三,培养成长型思维。所谓的成长型思维就是:认为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能够随着自己不断付出努力学习而得到极大的提升的一种思维方式。一时的成功和失败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积极学习的态度,坚信努力的价值和意义,做到终身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寄语青年,他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作为成长在春风里的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寻找属于自己的“心中的阳光”,享受探索的过程,品味变化和成长。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