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问、阅、闯、闲、闻,一起探寻河南大学“门”的故事

  “嵩岳苍苍,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长。”门,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通道,在河南大学这片历史的土地上,每一扇门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记忆。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扇扇充满故事的大门,探寻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推开新时代的智慧之窗,共绘未来的辉煌篇章。

“我在哪里?”

  这是一所由沧桑岁月雕刻过的学校,这是一所由浓郁书香氤氲着的学校。有人说她,像大家闺秀,独自美丽,惊艳了岁月;有人说她,像参天大树,开枝散叶,温柔了时光;有人说,来到她的身旁,就感觉到悠然的岁月飘来了书香。这是一所由岁月和书香浸润出来的学校,她就是坐落在八朝古都开封的河南大学,她有百年的风、四季的花、晶莹的雪、皎洁的月……

  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绰约风姿,她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脱俗气质。河南大学矗立于历史与现代交汇处,承载“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之校训,这里是求知的殿堂,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学子走进校门,探索未知,追寻真理,共筑美好未来。

“要做什么?”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南大门内侧的门楣之上,柳体金字“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字校训庄重醒目,师生每一次进出都不禁从心底升起由衷的敬意。

  “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际,河南大学将这八个字确立为校训,表明师生不忘兴学办校之初衷,始终将弘德明志、启智为民,民族振兴作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和不懈追求。

“要怎么做?”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河南大学郑州龙子湖校区门楣之上,集米芾字之匾额高悬。古训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镌刻其上,凝聚了先贤的智慧与期许,这些古训不仅是对师生的谆谆告诫,更是对学问与品格的双重追求,激励大家勤学不辍,修身养性,以智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

“穿越图书馆之门-阅书”

“穿越环境之门-阅景”

“推开教室之门-阅人”

  穿越厚重的图书馆之门,探寻典籍的奥秘,领略书香的韵味。穿越绿意盎然的环境之门,饱览四季更迭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诗意。推开智慧闪耀的教室之门,与博学多才的师生交流,共绘青春的华章。在这里,每一次“阅”都是对心灵的洗礼与升华。

  实验室中,每一次实验都是对真理的追求;运动场上,每一步都是奋斗的痕迹、每一次跳跃都诠释着不屈的精神。在这里,每一次探索与奔跑都是对“闯”的最好诠释,是河大师生自信、拼搏、开放、创新,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生动写照。

“闯-科研之门”

“闯-青春之门”

  在河大校园中,偶尔放慢脚步,让心灵沉淀,摒弃浮躁,倾听风过叶梢,感受阳光洒落的温暖。此刻,让生活的点滴美好如清泉般流淌心间,唤醒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建筑是无声的生命,有温度的文化,它们是对历史的凝望也是一场时空的穿越,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通过它们聆听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见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写意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演变。

  自1912年建校至今,河南大学已走过112年历程,跌宕起伏、玉汝于成的历史发展中熔铸出“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大学精神,培育了70余万“铁塔牌”学子。今年是河南大学恢复校名4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新背景,相信河大能够始终如一传承其大学精神,攻坚克难、不辱使命,能够充分弘扬自信、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河大精神,汇八方力量,凝心聚力,立德树人、培根铸魂,高质量推进“国家双一流”“河南双航母”建设,相信河南大学,相信河大人,相信学校一定会越来越好。

  鲤鱼跃龙门,高考展风采,愿诸生笔锋如剑,金榜题名时,河南大学敞开怀抱,欢迎才子佳人到来,我们共绘青春梦。

“门的故事”

  文学院2022级学生 李若涵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则是建筑的灵魂。河南大学的南大门是学校的标志建筑之一,揉合中国明清传统建筑风格和西方古典建筑造型为一体,不仅是优秀的古建筑,也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走进这满是历史文化气息的大门,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的青砖灰瓦让人不自觉地体会到岁月的更迭和百年历史的凝重。学校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像一名知识渊博的老人,向过往的一个个学子和游客诉说着那段关于这所百年大学的一段段往事。

  文学院2023级学生 魏源洪

  大门是起点,也是凯旋的港湾,她矗立着,呼唤虽远游求学却不忘家国的情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在科举废墟上重燃希望之光,在无数河大师生的接力中不断发扬光大。她见证了无数才华横溢的河大青年学子们为了国家的未来,怀揣着理想,从这里,踏上了留学欧美的征程,后学成报国归来。走近她,仿佛穿越时空,可以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和那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的坚定。百年前,青年学子担负救国大义从这里走向世界,百年后,无数师生将秉持河大精神从这里走向未来。

  历史文化学院2023级学生 戚家凯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大门,古朴而庄重,每次走过都令人心生敬意。仿佛,这从不是一扇普通的门,而是通往千年文化的桥梁。新生报到时,我被她的俊俏与沧桑而吸引;大学生活中,我在她的身前与同学畅谈历史,感受着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大学,这所拥有悠久历史的学府,培养了无数杰出人才,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学术氛围令人赞叹。我为能在这里学习而自豪,愿河南大学继续传承优秀文化,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2022年7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审批成立,是隶属于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的网络工作统筹引领与服务阵地,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有关工作安排。工作室当前主持人为赵晓芳,指导教师为杨萌芽、王明钦、王立群、王文科、段晓华等,骨干成员有王文君、程亚敏、赵炎、张大帅、刘辰辰、马洁、马欢欢、李靖宇、陈琳、李昊勇等,有河大官方新媒阵地、河大文明“河风细语”工作室、“静音沉璧”融媒体工作室、晓华工作室、倪娜动漫工作室、“河贺师生说”工作室、“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队、“啄木鸟”网络宣传评论队、黄鑫辅导员工作室等9支工作团队及相关负责人共同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方力量参与清朗网络,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