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强农兴农、接续奋斗!看河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成长计划书

  为示范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师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带动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动全省高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2023年6月至9月,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对大学生的重要讲话和致信回信精神,“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领航”栏目邀请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师生撰写成长计划书,“畅想2035”“眺望2050”,让广大师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互动中进一步明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现路径和人生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高校,并给高校师生致信或回信。习近平总书记言之谆谆、期望殷殷,激励着广大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今天,一起来看河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成长计划。

砥砺前行 不忘初心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余红卫

  “师者,人之模范也。”在两个“奋斗十五年”的征程上,高校教师重任在肩。

  我将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的初心,谨记学高为师,刻苦钻研,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学生铺路;我将认真履行传道授业的职责,力行身正为范,涵养品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筑梦;我将做一个胸怀“国之大者”、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奋斗者,继而感召学生成为志存高远、目标坚定的追梦人;我将坚定信念、砥砺品格、进德修业,以身示范为学、为事、为人;我将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培根铸魂,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

  我将和青年学子一起成长,为培养胸怀大德、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王晨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反复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的殷殷寄语,深感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奋斗十五年”成长计划,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放在心上,努力培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回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响亮口号,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以身作则:一是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二是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回应“强国建设,教师何为”的责任担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应该肩负起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一是在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传播正确价值理念、引导正确行为规范,努力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时代新人;二是从自身做起,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并积极参与到服务社会的实践当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褚贝贝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价值观的引导者。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我制定了两个“奋斗十五年”的成长计划:

  一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能力,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深入探索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为教育改革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通过科研、竞赛等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组织员兼团委书记韩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高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作出科学指导。我作为一名工作8年的专职团干和思政工作者,回首过往,从稚嫩到眼神渐柔,心态沉稳,是教学相长的结果。畅想2035,踩着时代的鼓点,我将充分领会精神、找准要求、扛牢使命,在“先干一步、学深一层”中实现理论素养和育人本领的多维度提升,做好《文韵时鉴》人文素养沙龙和《大学六问》新生入学教育讲座等,完成博士学业,以我所学反哺学生,努力成长为既专又博的高级辅导员。同时作为一名青春引路人,我将在言行示范中着重引导青年以“学”为基,浇灌理想信念之花;以“干”为本,挺拔艰苦奋斗之姿;以“实”为要,深扎为同学服务之根;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在躬耕祖国沃野千里的征程中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寄语和深切情谊,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2021级农艺与种业十一班学生龙昊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作为新一代的农科学子,我希望利用自己的所学和所知实现我的“三农梦”。

  2035年,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更加坚定。我们当代青年生逢盛世,乡村是我们施展才干的舞台,我们要坚定为农初心,带领农户致富。假期中,我成立了国家重点“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生产调研,立志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我们是强农一代,更是强国一代。我们要立足当下,矢志不渝地扎根科研沃土,在实践中学会自找苦吃,致力于科技惠民,用我们的青春力量为2050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2022级林学二班学生王一博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以奋斗为手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随着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知识是青年成长的基石,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将持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并力求在林学领域取得突破;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是成长的关键,我将不断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关注社会问题,并努力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寄语,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立志成为有担当的青年,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22级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生许宇蒙

  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使我更加坚定了青年人要“自找苦吃”。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所以我一直有个信念——让农业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行业,让农民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在本科期间,我就带领实践团队来到家乡兰考建立科技小院。我们坚持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指导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没有销路我们来想策划;没有电商经验我们手把手教。三年的科技小院学习经历让我深知,必须把汗水挥洒在农业生产的最前线,把课堂学习和实践躬行结合起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今后,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怀着对“三农”事业的热忱之心,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交出青年实干的“好答卷”,用自身所学回报祖国和人民!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一班学生邢福祥

  不惧展示青年勇气,不退展示青年担当。成长中的选择总是多种多样,可能会面临质疑,可能会充满挑战,但青年就是青年,我们会因真理而不惑,我们会因热爱而不苟。

  大学的自己从不惧选择,有坚持提素强基、有精进专业学习、有传承红色基因、有参与多彩活动,也有沉淀新闻理想……如今,面对未来规划,我选择“用心”,可谓不忘初心,担当时代责任,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亦可谓追随内心,敢于直面困难,坚守心中希冀的无限热爱。我还选择“追新”,可谓焕新视野,洞察大局,在肥田沃野中汲取养分;亦可谓捕捉新颖,传递价值,用新技术和新能量记录世界。

  奋斗十五年,期待我们都可以拥有“静待花开”的恬静,有“壁立千仞”的坚忍,有“迎难而上”的刚勇,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时代和寸金光阴里大有担当、小有作为。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21级行政管理一班学生许淦

  时代的波澜壮阔、领袖的殷殷嘱托、思想的磅礴伟力,赋予了新时代青年更加厚重的时代责任和时代荣光。畅想2035,眺望2050,这段时间,恰是我们青春最美的一段时光,新时代的我们将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耀时刻。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苦练担当作为的“硬脊梁”“宽肩膀”“真本领”,以昂扬奋发的青春朝气、舍我其谁的青春锐气、坚毅果敢的青春力量,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转化为“挺膺担当、团结奋斗”的强国实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披坚执锐,一往无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河南农业大学师生一直践行,厚生丰民是为理想,强农兴农是为担当,自找苦吃是为家国,接续奋斗是为信仰。

  以青春之我,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用奋进之笔,书写光辉绚烂的青春之光。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周红飞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农业大学周红飞工作室由河南省网络教育名师周红飞牵头主持建设,陈娱、郭战伟、邓振营、王燕萍、刘宁静、谢东明、朱瑞萍、陈玺、黄婉珺等成员中有全国思政名师、全国网络正能量榜样、全国思政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辅导员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河南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河南省好网民、河南农业大学青年网络名师等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政工干部。工作室成员常年深耕高校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党的理论宣讲、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网络正能量作品创作、青年学生培养等领域持续努力,传递好声音,传播正能量,为河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