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一起看郑州大学师生的成长计划书

  为示范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师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带动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动全省高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2023年6月至9月,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对大学生的重要讲话和致信回信精神,“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领航”栏目邀请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师生撰写成长计划书,“畅想2035”“眺望2050”,让广大师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互动中进一步明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现路径和人生方向。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郑州大学师生代表的成长计划书。

教育强国,教师何为

  和衷共济,携手前行;知行合一,学习强国。

周荣方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党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主题和方向,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

  面对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如何引导青年读懂“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强国建设中,我们要行走到基层一线,讲“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思政课,脚沾泥土、心怀赤诚,把更多鲜活的故事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和日常教学中,真正让思政课“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要行走进大战大考,讲“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思政课,紧跟时代、映照现实、知行合一,激发青年力量;要行走到学生心间,讲“永远扎根在土里”的思政课,“不论树影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从平凡故事触摸时代脉搏,从时代脉搏探究真理力量,为学生埋下信仰的种子。

  人生不能复制,但力量可以传承!青年工作更是如此,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余丽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研究员黄令仪老师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是震撼人心的肺腑之言,听后我泪流满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需要像前辈这样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的伟大战士。师者,人之模范也。强国建设,需要师者以德立教,为人师表,把教书、科研与育人三位一体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高校任教三十多年以来,三尺讲台迎冬夏,一支粉笔写春秋。我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的教育;始终恪守“学生是最重要的,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始终坚守课堂第一线,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课堂上,“课讲得好不好,看学生的眼睛就知道”,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观察听课效果,对授课内容调整,对教学方式创新,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习心得分享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学术前沿问题。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其根本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实现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而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强国崛起深刻而永久的力量。

  致敬前辈,接续奋斗;躬身匍匐,铸魂培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任怡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一名责任光荣、使命重大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我立下自己“奋斗十五年”的成长计划书。

  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切实担当起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神圣使命。我认为做好学生工作,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的系列重要论断的科学内涵,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课堂既要有政治高度,又要有理论深度,要做到以情感人,更要做到以理服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小切口的表达和故事化的叙事方式,见人见事,将“大道理”变成“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再现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生动、具体而微的本来面貌。

  生活即舞台,未来,我愿与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起,用价值认同、行动印记共同解注最美的青春,引领广大青年感受党的领袖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勇挑时代重任,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队、生力军、排头兵。

方宏远 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作为一名高校工科教师,我主要从事市政道路、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检测与修复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围绕两个“奋斗十五年”目标的实现,我始终坚持“党建铸魂、交叉赋能、实践育人”理念,探索“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的“党建—科研—实践”融合育人新模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学生专业报国信念,推动传统工科与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学科方向深度融合,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风劲帆满新征程,奋楫笃行正当时。两个“奋斗十五年”,正是同学们从大学到工作,从青年到壮年的黄金阶段,我将矢志不渝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一大批政治立场坚定、创新思维活跃、实践能力突出的卓越工程师人才。

孙锦峰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副书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努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德树人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展望2035,今后我将在工作中继续通过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等路径,着力在理想信念、行为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做好思想引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在不同阶段抓不同的教育重点,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民族复兴,青年何为

  勤学苦练,成就事业;千锤百炼,方显本色。

姚俊豪 郑州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9级6班学生

  对于我们本科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自己,积极地参加科技竞赛,学习创新知识,为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在这条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如比赛失利、机器发生故障等一些科创路上常见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并不断为之努力,大概率会成功的,就算真失败了,也将会在这路上收获直面失败的勇气。在此之后,我们可以进行对应的查缺补漏,以更好的姿态卷土重来,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服务人民。

梁湘 郑州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2019级1班学生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生逢这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当以扎实的本领和不怕输的韧劲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牢记“经世济民”的责任担当。如今我已顺利申请到厦门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继续读研深造,西方经济学专业将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我想要不断探索、不断深入的方向。我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让自己融入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大熔炉里。

赵舶凯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3班学生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个人的成长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将坚持终身学习,在脑科学领域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与科研能力。第二个阶段是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我将通过深入参与科研项目,用自己的努力做出有价值的研究,推动科学进步,在科研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用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孙晨 郑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8级1班学生

  “民族复兴,青年何为”这个问题需要每个青年都深入思考。我认为,青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和力量所在。我们应恪守初心,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应勇敢追求梦想,不断学习进取,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担当精神的新时代青年。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真正贡献力量。同时,作为“强国有我”的一员,我将积极回应这个响亮口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热血,用自己的所学所长服务建设家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我看来,“奋斗十五年”不仅仅是个人的目标,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为实现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馨霆 郑州大学国际学院经济学专业2019级5班学生

  我们青年学生应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作为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回望大学四年的成长,我深切地体会到:不忘初心,珍惜韶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追求梦想才更有底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牢记党的教诲,刻苦研习法条、掌握法理、捍卫法治,练就过硬本领,为实现公平正义付出青春热血,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成长计划书是前进的号角,也是奋斗的方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只是口号,郑大师生定会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思践悟,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郑州大学聂娜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郑州大学聂娜工作室系2022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建设的10所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之一。该工作室将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工作的智库作用,围绕师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撰写高质量网络文章,深度阐释政策及理论,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声音,凝聚师生共识,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