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 | “意之坚”:听一听河南大学师生的声音

  为示范引导高校党员干部师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带动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推动全省高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根据教育部安排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2023年6月至9月,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对大学生的重要讲话和致信回信精神,“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领航”栏目邀请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师生撰写成长计划书,“畅想2035”“眺望2050”,让广大师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互动中进一步明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现路径和人生方向。

  6月25日下午,河南大学承办了全省高校“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推进会暨“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启动仪式;6月25日晚,河南大学承办了“牢记领袖嘱托 激扬青春梦想”主题思政课暨“出彩河南人”第六届最美大学生颁奖典礼。启动仪式和颁奖典礼圆满完成,河南大学师生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时光,要结合自身学习、实践,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殷嘱托,深入思考两个“奋斗十五年”中的个人成长计划,认真回答“民族复兴,青年何为”“教育强国,教师何为”,热烈回应“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接下来,听一听河南大学师生的声音吧。

  简介:乔家君,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现任河南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2018年7月任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9年任环境与规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兼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黄河分会副主任、河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南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

  乔家君一直致力于乡村地理方面的研究,组织开展了众多乡村实践活动。2016——2022年间,乔家君带领团队主持承担了一系列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大任务,先后完成了河南、河北、山西等10个省份153个县的调研任务,深入访谈农户77040家,为政府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因评估团队作风扎实、评估结果客观公正,获得了党中央的充分认可。2018年,乔家君荣获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先进个人。

  声音: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塑造未来的引路人。对我而言,我必将秉持真挚的爱国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国家意识,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时代新人,为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我本人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乡村地理研究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继续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深入乡村,了解群众需求,努力回馈社会,帮助地方解决难题,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我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简介:武新军,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兼任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要研究文学报刊、文学传媒与文学发展的关系问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跨媒介传播史》首席专家,河南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南大学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

  声音:作为一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我会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象,主动对接文化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需要,致力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参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我会倾尽全力推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推动学生、学科、学术一体化发展,努力培养中国文学学科拔尖人才,全面提升学生文艺创作、文艺传播的能力和素养,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简介:陈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2022级本科生辅导员,第九届全省辅导员年度人物。

  声音:教师是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两个“奋斗十五年”目标的践行者。强国建设,教师何为?我的回答是:要做学习型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全心育人,奋力托举;要做奋斗型教师,坚定献身教育的理念,把家国情怀融入不懈奋斗;要做担当型教师,勇担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炽热的浪漫情怀中追风赶月。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化作我们的行动。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时刻胸怀“国之大者”,谋划“校之要者”,心系“生之需者”,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简介:靳利粉,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公共管理系,党委办公室主任,最美辅导员。

  声音:做新时代辅导员,育新时代好青年,以育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我们要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任务,扛牢“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历史使命,为教育事业发展凝心铸魂,确保我们的教育初心不移、本色不改、目标不变;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热爱者的信念、奋斗者的姿态、坚守者的情怀,赓续育人事业,培养出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简介:张欢,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展示和综合素质特等奖获得者。

  声音: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作为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两个“奋斗十五年”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殷殷嘱托,以争当思政课“大先生”为目标,努力练就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的“硬实力”“软实力”,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道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铸魂育人,以高质量高校思政教育,为强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简介:徐文鑫,河南大学文学院,2020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声音:我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对青年人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期望。我将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指导学习工作实践,积极组织和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发展建设中,感受伟大时代的来之不易,感受伟大精神的磅礴力量。立鸿鹄志,奋勇前行,我以先进青年为榜样,用青年话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校园宣讲十余次。同时我也十分荣幸能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此次暑期大思政活动启动仪式并发言,我将同“马研会”成员一道,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简介:徐沐阳,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2020级世界史明德班本科生。

  声音:畅想2035年,在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际回望第一个“奋斗十五年”,我会担当好时代赋予我的责任。从当下起,我会脚踏实地学好专业课知识,坚定文化自信,练就过硬的综合本领,不断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与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在未来进一步投身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基层工作和国家建设事业中,立志成为一个对党和国家有用的青年。

  眺望2050年,我会持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奋斗,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服务人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在奋斗历程中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图片

  简介:祝小琴,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音乐表演专业1班本科生,“出彩河南人”第六届最美大学生,2023年河南大学“最美大学生”。

  声音: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是一名来自音乐专业的学生,亦是一名致力于将音乐与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融合的传播者与践行者。

  当最美青春遇见伟大时代,吾辈,心潮澎湃!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接续奋斗,笃实好学,锚定青春坐标,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奋斗目标结合在一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将青春之“小我”融入国之“大我”,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简介:李雅倩,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20级生物科学一班本科生。

  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作为一名青年,一名生科学子,同时也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这无疑是我成长、发展,为国家科研事业作贡献的最好时代。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国家的科技攻关离不开科研工作者。在我今后的两个“奋斗十五年”中,我将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方向走,带着个人理想和对党和国家的情怀深入扎根于科研工作中,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科学文化技术,创造国家的美好未来。

  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是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一种形式创新,是推动各高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方式,更是示范引领我省青年大学生感悟思想伟力,品味真理力量,感受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心入脑入耳,推动思政课不断增强吸引力,提升针对性、有效性,培养时代新人的一个重要载体。

  河南大学将全覆盖学习,组织师生从知、情、意、行四个层面,读起来、讲起来、研起来、做起来,挖掘生动素材、创新学习形式;全方位展示,通过校园媒体充分宣传展示活动中做的工作、形成的经验、出现的成果;落实我省主题系列活动安排,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知行合一中提高立德树人成效。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高校、对大学生的重要讲话和致信回信精神,河南大学要引导广大师生结合人生志向、价值取向、成长方向,深入思考和回答“民族复兴,青年何为”“强国建设,教育何为”“教育强国,高校何为”,通过撰写心愿卡、成长计划书等方式“畅想2035”“眺望2050”,在思想碰撞、情感互动中进一步明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实现路径和人生方向;要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深入开展暑期思政大讨论,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全省高校师生聚焦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省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

  一、工作室成员:

  主 持 人:赵晓芳

  指导教师:杨萌芽、王明钦、王立群、王文科、段晓华

  骨干成员:王文君、赵炎、程亚敏、黄鑫、倪娜、沈贺、刘辰辰、徐芳芳、王立士、马欢欢、陈琳、李巍、韩佳君

  二、工作室简介:

  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2022年7月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审批成立,是隶属于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的网络工作统筹引领与服务阵地,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有关工作安排。工作室当前主持人为赵晓芳,含骨干成员杨萌芽、王明钦、王立群、王文科等共25人,有河大官方新媒阵地、河大文明“河风细语”工作室、“静音沉璧”融媒体工作室、晓华工作室、倪娜动漫工作室、“河贺师生说”工作室、“为奉献者奉献”志愿服务队、“啄木鸟”网络宣传评论队、黄鑫辅导员工作室等9支工作团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各方力量参与清朗网络,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

(来源:河南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河南大学赵晓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