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好老师”“大先生”,“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的育人笔记”栏目,邀请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撰写育人实践中的点滴故事——
李敏 教龄7年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在教育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是一名“作战”技术还不那么娴熟的“士兵”。作为一名加入教育战场七年的青年教师,历经入职初期的新鲜与激动,逐渐熟悉后的平淡与疑惑,调整适应后的满足与憧憬,我渐渐地习惯了这种虽忙碌但又充实的生活。
从教之路的经历与启示
回首七年的从教岁月,我也曾经疑惑过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我有一丝的退却。但是入职以来,我聆听了太多敬业与奉献的感人事迹,感触了太多不畏艰苦、孜孜不倦的动人情怀:其中有张锦文老师在大山深处对教育的坚守;有李芳老师震撼国人的英雄壮举;有黄大年老师至诚为国、甘于奉献的爱国情怀;有任明杰老师不畏艰苦、在乡村特岗教师岗位上一心为学生奉献的高尚情操。还有我们学院自己的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指导;身体不适,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地耕耘……所有的这些都给予了我巨大的感动与支撑。
2019年秋天,我在给学生上课时,一位坐在角落里一直低头的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课后,我单独叫住了他,鼓励他跟我聊聊,没想到这个举动却打开了他冰封已久的内心世界:原来他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觉得父母的离婚都是他造成的,所以一直生活在自责内疚里。不仅如此,还给自己带上坚强的面具,从来不允许自己脆弱,甚至不曾掉过眼泪,长期的压抑让他找不到情绪的出口,几乎崩溃。于是我告诉他:“这不是你的错,这真的不是你的错,这么多年你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不如让你的坚强暂时休息一下,允许自己脆弱一次……”听到这里,他控制不住自己流下了眼泪,仿佛要把这么多年所受的委屈都释放出来。后来他微信跟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您那句‘这不是你的错’‘让你的坚强休息一下’,有着无比神奇的力量,带给我太大的震撼,终于让我放下多年的重担。”听到这时,我的内心被温暖环绕,我想这正是一个灵魂跟另外一个灵魂的相遇,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如果学生是一把锁,我们就是开启心灵的那把钥匙。
我每年都会在开学第一堂课上向学生自我介绍说: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和你们年龄差别不是太大,所以希望你们不仅能够和我做师生,更可以和我做朋友,课上课下多与我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去年春天,一个姑娘下课后跟着我在路上向我诉说,她说自己曾经很优秀,也一直很要强。可是自从来到大学之后,这一切都变了,先是学生会竞选落榜,后是四级考试也竟没有通过,甚至还挂了科,她觉得自己很没用。交流中,她突然指着路边花坛里的一棵银杏树跟我说:“老师,您看别的树都发芽了,唯独这棵树光秃秃的,它还能活吗?”我说:“我们不知道它是否能活,但是我们会尽力,因为郑州铁院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哪怕它是有瑕疵的,更不会放弃守护任何一个有瑕疵的灵魂。”也许正是这番话,触动了她,触碰到她内心那股积极的能量,让她感受到了信任和接纳,让她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挫败。后来,她微信向我说道:“虽然我生活中依然会有挫败,但是,是您让我了解到尽管人生有如此多的痛苦,我依然可以选择精彩的活着。”每当想起这个场景我就会觉得心头一暖,充满了力量。我想,教师在某种意义上是学生心灵的守望者,照看着这些需要滋养的灵魂,教师这份职业是不断走入学生内心,深入到他们的灵魂。
近日,有一位学生微信和我联系说:“老师您现在下班走了吗?如果没走我可以去找您说说话吗?”当天,碰巧我在办公室备课,就让他过来找我,一进门他便急切地跟我说:我明明想要好好学习,提升自己,应该好好利用时间,但是我每天不但不学习,还控制不住地玩游戏,每天玩游戏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一整天上课都昏昏沉沉,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觉,我真的很恨我自己,现在我只能选择放弃我自己了。我听后用坚定有力的眼神注视着他说:对,你只能放弃,因为放弃会带来很多好处啊,你可以说这都是游戏惹的祸,终于不用面对不学习挂科而导致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风险了。他突然一下就怔住了,随之陷入了沉默,五分钟后,他声音哽咽地说道:“周围所有的人都在给我讲道理,教育我应该好好学习,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我现在从来没有真正去努力过,是因为我害怕无所收获不敢去尝试,因为我想起了曾经高考失败的经历(高考失败的经历对我影响太大了)。”我知道,此时此刻谈话才是真正的开始。也许教育的本质便是让我们做一面镜子,去见证他们成长的价值,让我们去做一个容器,接纳和承载他们成长的困惑。
我对教师的思考与沉淀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情景教学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七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我甚至产生出一种岁月蹉跎的错觉。蓦然回首走过的路,曲曲折折的脚印伴随着不懈的探索,点点滴滴的汗珠陪伴着成长的喜悦,而贯穿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信念:那就是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中坚守自己育人孕才的理想。
作为一名从教七年的教师,每次上课之前,我依然会紧张,因为我担心我不能将知识很好地讲授出来,我担心有天我的灵感抛弃了我,我担心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只是一个知识的传声筒。正如有句俗语,我们听过了很多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教师,尤其是思政教师不仅是道理和知识的传声筒,更是情感的引导者和激发者。教师不仅传承知识,教会理性,更要触及心灵,深入灵魂。教育家威廉·詹姆斯曾说:“知识是最简单的事,心灵是很难的事。”
我希望在课堂上不仅仅能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我希望每一次的教育里都能让学生看见自身存在的力量和价值,而我只是一个仪式的见证者。也许在从教的路上,我依然年轻,依然跌跌撞撞,我不断地反思和自我沉淀,唯一思考出来的结果是:教育是一个注定要一生追寻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我深知: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工作,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它永不停止。因此,让我们对教育心存敬畏,带着虔诚之心,把教育当做一种信仰,做一名深入学生灵魂的“大先生”,在教育的朝圣路上,勇敢地前行。
执教格言:因材施教,诲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