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育人笔记 | 杨春艳:扎根红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好老师”“大先生”,“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我的育人笔记”栏目,邀请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撰写育人实践中的点滴故事——

我的育人笔记 | 杨春艳:扎根红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杨春艳教龄2年

信阳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过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于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何在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教师要用心教,要结合地方实际,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是上好一堂思政课的基础。信阳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在这片红色沃土上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深挖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的课堂之中,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使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特色和成效。

  扎根红色沃土 站稳三尺讲台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知责任之重,必须刻苦专研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模式,深挖大别山丰厚红色资源,依托大别山地域优势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扎根红色大地,把道理讲活。在日常备课中,我将网络、图书、超星学习通、智慧马院等红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涌现的道德模范、英雄典型、行业楷模等展开思政课教学,力求用鲜活的人物事迹,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大道理活起来。

我的育人笔记 | 杨春艳:扎根红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创新教学方式授课

  针对学生特点,努力学习新技术,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课堂辩论会、小组讨论会等多种形式,提升课堂鲜活度和学生感知度,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获得情感认知。此外,立足大别山革命老区,我还积极探索如何将大别山红色教育资源引进高校思政课堂的新途径,通过参加学院集体备课、教学竞赛、教学展示等活动,认真打磨课程内容,为把思政课讲准、讲深、讲透、讲活奠定扎实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 推进实践教学

我的育人笔记 | 杨春艳:扎根红色沃土 培育时代新人

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必要组成部分和有效延伸,思政小课堂只有融入社会大课堂,才能真正凸显育人实效。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思政课不是停留在书本里的课程,要发挥好课程育人作用,就要不断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用好社会大课堂,推动实现把学生“带到”社会中的转变。

  近年来,我院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别山干部学院、鄂豫皖革命纪念馆联合申报获批了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育人基地。作为一名一线思政课教师,我致力于将多彩的实践和鲜活的现实引入课堂教学,将思政主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等思政课品牌活动,利用暑期和社会实践时间带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教学,力求让思政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在许世友将军故里,围站在许世友将军故居前,我带领学生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四个故事”的殷殷嘱托;在何家冲学院进行实践学习,我又带领学生重走长征路,用“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故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场馆里的思政课”。通过具体场景开展思政课教学,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鲜活的场景中,对思政课教学内容进行思考、认知和感悟。学生用心悟是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如何推动思政课不断走向深入,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我在一次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找到了答案。脱离了社会大课堂的实践转化,思政小课堂易流于形式,偏离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大”与“小”的融合和创新,以社会为“课堂”、实践为“教材”,依托大别山红色育人资源,科学、合理地设计、开展好实践教学这是我接下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时代新人

  赓续红色血脉,培育时代新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区域统筹协同发力。大别山精神的红色基因和育人资源,始终是高校立德树人常挖常新的“富矿”。区域统筹,就是要利用好校内校外两个场所,协同发力、统筹推进。近年来,我院在“融”和“育”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区域协同育人新体制,推动区域大联盟,不断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领域,加强与大别山革命老区校际、校地、校企之间交流合作,深入探索新时代“大别山精神一体化滋育新人”教育教学模式,开创了《大别山精神》《红二十五军史》《红四方面军史》等大别山精神系列公选课程,实现了与何家冲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校内外联合育人。

  同时,身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注重革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让先进人物走进课堂,激发课堂活力,还让学生化身红色讲解员,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大别山的故事,发挥好红色故事的教育引导作用。红色故事、红色歌谣、红色戏剧、红色影视等红色文化是党的百年历史的生动体现和情景再现,蕴含着深厚的政治理论、党史知识和革命精神。使大别山红色文化走进课堂,让学生用故事、歌谣来讲历史、讲理论、讲道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育人效果,真正做到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使学生能够自觉做红色文化的弘扬者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执教格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