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蕴藏着深厚的红色资源,“河南本土红色文化精神”系列思政微课邀请河南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深入挖掘中原热土里的精神财富,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在追寻身边的红色印记中感悟初心传承、汲取奋斗力量、勇担时代使命。
今天,跟随郑州轻工业大学张雪琴工作室,一起走进巩义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位于巩义市新中镇,新中镇所在的老庙山地区,曾是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的后方基地,嵩山区党委、专员公署(后改称豫西一地委、一专署)的办公地点位于当地的“柏茂庄园”内,我党领导的豫西抗日斗争中著名的琉璃庙沟伏击战也发生在这里。在这里设立纪念馆,对宣传党领导的抗战历史、教育广大群众具有独特的优势。
纪念馆前世今生
巩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944年4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之时,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战局,孤注一掷,发动了河南战役,而此时的国民党部队一触即溃,日军铁蹄所至,万众遭难。
为了救国救民,中共中央成立了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开辟抗日根据地,拯救中原,阻敌西进。随后,又先后派遣支队进入豫西,在无数豫西儿女的顽强抵抗下,党指挥军队、团结发动民众,成功击退日军,取得胜利。
河南(豫西)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沦陷区建立的十九块较大抗日根据地之一,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始建于清朝末年的张诰庄园(亦称“张祜庄园”),坐落于新中镇新中村琉璃庙沟。因早年窑顶有一株古柏树,也被称作“柏茂庄园”,共有院落13处、楼房80余间、窑洞30余孔。独立支队三团司令部和豫西行政专员公署都在这里驻扎。
八路军在巩县
1944年6月,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渡黄河、跨越陇海铁路,且战且进来到豫西。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的巩县,近代以来交通便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最重要的是,自1928年起,该地地下党组织活动频繁,群众基础较好。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决定,把根据地中心由登封迁移至巩县。
独立支队初到豫西时,由于日伪汉奸、国民党反动势力的造谣污蔑,甚至冒充八路军抢掠,很多民众对他们有很多误解。为了打破这个局面,独立支队展开抗日武装大宣传,和人民“约法五章”,团结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还夜袭黑石关,解救被日寇抓去抢修黑石关铁路桥的民夫2000余人,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八路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
新中老庙山地区作为后方基地,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在这里建立了被服厂、手榴弹厂、野战医院、电话局、印钞厂等重要后勤机构,为豫西抗日斗争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广大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各级抗日政权,恢复和发展生产,积极交纳公粮、参军、参战,为豫西抗日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庄园当时的主人张诰,是琉璃庙沟的地主和煤矿主。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带头向独立支队捐献棉衣用布1000尺。他还对捐得少的士绅说:“抗日哩,你咋只捐那一点?!”带动士绅共捐布5000尺,基本解决战士冬装用布问题。
忆峥嵘岁月
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以巩义市三大庄园之一的柏茂庄园1、2号院为馆舍,2010年建成接受参观,现有展室50余间,其中窑洞20余孔、楼房20余间,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再现了抗战时期河南抗日根据地军民艰苦斗争、同仇敌忾抗击日寇的动人场景。纪念馆展厅内容分为国恨·山河破碎、国魂·砥柱中流、国歌·血洒豫西、国祭·名垂青史四部分。
馆内共布展历史照片近500张、文物200多件,原景再现展室2个。纪念馆通过大量照片、文物、绘画和文字,揭露了侵华日军轰炸、焚烧、抢掠、屠杀、残害妇孺、制造细菌战毒气战等滔天罪行,再现了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恢弘历史画卷。自建成开放以来,充分发挥了党史宣传教育作用,2014年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15年被命名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接续奋发前行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又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巩义豫西抗日纪念馆通过对豫西抗日根据地开辟、巩固、发展艰苦历程的展现,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互动、艰苦斗争、同仇敌忾的动人场景,辉映出豫西军民在这场抗日斗争中,迎难而上、前赴后继的拼搏精神,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跃马疆场、慷慨赴死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抗战精神和老区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咀嚼苦难、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抗日战争是血与火铸就的壮丽史诗,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对民族的担当、对国家的责任。
正是怀揣着这种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历史担当,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挺身而出、共赴国难,谱写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站在先辈开创的基业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传承红色基因、厚植报国之志,切实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追梦圆梦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新时代长征路,只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定能从容应对惊涛骇浪,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州轻工业大学张雪琴工作室
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郑州轻工业大学张雪琴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10月,是河南省高校首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11名,扩展成员若干,均为省内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工作室致力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坚持教研相长,以精品思政课程和思政类高水平项目为抓手,打造“智慧思政”教学范式,搭建名师带教、共同成长的教育教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