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思政课老师 | 张璇:严谨治学是他的职业操守,更是他的人生态度

  为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努力成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好老师”“大先生”,“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和我的思政课老师”栏目,邀请学生撰写学习生活中和思政课老师的点滴故事——

张璇 信阳师范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2021级法学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年前的春天,我有幸步入了信阳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的课堂,结识了我的人生导师——陈杰老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初听到这个名字,本以为讲述的是高中就已知晓的再简单不过的内容,再加上大学的思想政治课堂总被戏称“水课”,我对这门课也就“放松了警惕”,抱着自由散漫的心态迎接第一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

  然而,当我走进教室时,发现教授已经在讲台上站定,戴着银边眼镜,眉头紧锁看着手中的教材,浑身散发着儒雅又严肃的气息。第一节课上,陈杰老师没有打开教材,而是娓娓道来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上这样一门课程。陈杰老师说,请大家回忆一下近现代的中国:是辉煌后骤然的黑暗摸索前行,是侵略与反侵略斗争的流血漂橹,更是中国人民矢志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探索。书本上的内容或许枯燥乏味,但是当这些字字饱含中华民族180多年历史艰辛探索的文字,艰难穿过战火狼烟,来到和平年代的我们面前,我们该作何感想呢?陈杰老师的声音逐渐哽咽,但又愈发坚定。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杰老师别开生面的第一节课,让我逐渐放下了以往对思政课的成见,使我重新端正了我今后学习思政课的态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接近尾声时,陈杰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结课作业——情境表演。对于这项特殊的任务,大家有些茫然无措,怎样才能把课本上、历史上的那些英雄故事表演出来?在和小组成员讨论时,我们也一筹莫展,总觉得那些历史上的大英雄和我们隔着遥远的时光,很难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课堂上,大家提出了类似的疑问。陈杰老师笑着解答我们的疑惑,他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想象如果拯救同胞的重任落到了自己的身上,自己会怎么做,是做逃兵,还是挺身而出,哪怕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更多的人?他说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课后,大家再进行小组讨论时,不再只关注英雄故事本身,而是去挖掘英雄背后的故事,去深入感受当时危机万分的社会,想象身处困境时的人物心情。在小组展示这天,每个小组都有别出心裁的展示,获得了陈杰老师的高度点评。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一下学期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同学们的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本以为会和陈杰老师从此“断联”了,心中颇为不舍。但是,没想到几天后,陈杰老师突然发给了我一份书单。本以为会是思政课的教辅书,结果是最近图书馆刚刚来的一批有关大学生的必读党史著作。他建议我也到图书馆去结合专业学习多深入读读。大二的时候,我在校园里偶尔碰到他的时候,他还经常与我交流一些读书方法和读书心得,建议我分阶段制定好考研的小目标和大目标,早点为考研做好准备。久而久之,我也觉得自己读书慢慢有了许多自己的心得,无形之中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其实,我也怕自己再见到陈杰老师时,没有一点读书感悟而感到羞愧。此外,陈杰老师也会经常鼓励我,积极参加一些大学生思政课大赛活动,我也会和陈杰老师分享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或是取得的突破,每次都颇有收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然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大学的时光稍纵即逝,其间我遇到许许多多的好老师,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很出色,也给予我诸多人生的指导,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仍然是陈杰老师。时至今日,陈杰老师的微信签名一直是“思想温暖学术,学术关怀现实”,每每读起来都让我憧憬满怀,学习动力十足。严谨治学是他的职业操守,更是他的人生态度。作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生力军的我们,更应该从学好思政课的实践中,从思政课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将青春之我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行付诸于实践中,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姿态去勤奋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