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工党支部青年教师读书会研讨《人工智能与美术教育》
6月6日,为促进人工智能与高等美术教育深度融合,郑州大学美术学院教工党支部发起第二次青年教师读书会活动。学院领导魏强、朱海涛、张兴华,工会主席张玉奎应邀出席。青年教师柯方明、付铭、王博纳分别以《设计新纪元:AI在艺术与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科学·艺术 美美与共》《“我们”与AI》为题做主旨发言,20余名青年教师参与讨论,教工党支部书记薛峰主持。
读书会现场
柯方明老师在发言中指出,当下是从传统技术向新技术过渡的时代,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时代已经到来。在高等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并重,二者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关系。同时,他还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工具的类别和价值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其在设计和绘画教育领域内的发展和应用过程。
柯方明老师发言
付铭老师从历史的维度阐明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发展的多元化形态,并结合阶段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指明艺科融合是焕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同时,通过文献和实证梳理,她指出当下“科技艺术”的概念、范围、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艺术领域,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崭新人类经验和社会问题,必须秉持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把握好“科技艺术”向美而行的大方向。
付铭老师发言
王博纳老师分别从AI技术的前世今生、艺术与AI的关系、AI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三个方面阐述了当下我们与AI技术之间的合理化关系维度。他认为,在社会生产中,AI作为智能辅助工具,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在艺术创作中,由于元认知和思维逻辑输出方式的不同,AI技术目前还不能代替艺术家。由此明确,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但不能过度依赖。
王博纳老师发言
院党委书记魏强在总结讲话中对读书会积极浓郁的研讨氛围表示肯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高校美术教师应当立足于时代和科技前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参与并抓住人工智能技术与艺术教育融合发展的时代语境和机遇,明确AI技术的工具化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数字向善”的宗旨,以人工智能赋能高等美术教育。他希望青年教师在AI研究领域内积极发声,推动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形成固化成果,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