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创新开展高校思政课图像化叙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图像化叙事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最受欢迎的叙事方式,各种基于图像化叙事的网络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微视频等,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聚集的场域。近年来,黄淮学院创新开展高校思政课图像化叙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将思政内容持续融入网络空间。
构建“思政课+学科竞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学校将网络空间图像化叙事作为思政课社会实践的综合性载体,不同课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运用思政课理论分析社会现实,创作图像化叙事作品,积极参加思政类图像化作品竞赛。思政课教师密切关注各层级思政类图像化叙述竞赛,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竞赛。学生在创作图像化作品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竞赛方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
不断丰富“思政短视频编导制作与传播”高校思政课图像化叙事实践教学内容。学校思政课教师与传播学专业教师合作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建成在线课程“思政短视频编导制作与传播”,积极培育学生的思政类图像化叙事的编导创作能力及网络传播能力,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信息化能力、媒介素质综合提升,作品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叙事脚本时,注重从网络热点切入,抓住社会关切,从理论层面分析热点事件的问题和原因,明确大学生应该怎么看、怎么办,运用传播学技能对理论分析的内容做分镜头展示。
创新开展“图像化作品创作+媒体矩阵”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学校依托各学院宣传平台构建学生作品媒体矩阵,不断增强作品影响力,发挥网络思政功能。将学院的微信公众号打造为视频化的传播平台,设置思政课实践成果展示专区,持续集中展示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通过竞赛活动组织方的视频平台传播学生创作的思政图像化作品,面向全网拓展影响力。发动在校生通过网络社交平台账号转发、评价图像化作品。参加“大学习领航计划”的系列作品《信仰挺起的脊梁》(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获得优秀奖,《骄傲吧!国护》(基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获得二等奖,《“驻”梦在路上》(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获得二等奖。
(黄淮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