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学院:深入推进“院办校”改革 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近年来,黄淮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目标,深入推进“院办校”改革,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一、优化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推进管理重心下移
按照管理大部制改革思路,优化管理与服务部门机构设置,科学核定机构职能、管理权责和编制,将职能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进行集中,最大限度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权界不清。将发展规划处和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合并重组为发展规划处(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将就业办公室与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合并重组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新创业学院),将校企合作处与校友联络办公室合并重组为校企合作与校友工作处,成立实验室建设与设备管理处。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调整组建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和智能制造学院。以扁平化行政架构,弱化行政色彩,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服务效能,推动更多人力资源向二级学院倾斜。创新管理方式,转变管理职能,提升管理效能。连续四年实施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将服务教学科研作为首要任务,注重人才培养,通过重构服务模式、破解服务难题、提升服务效率,推进管理部门由注重事务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由注重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由审批式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二、扩大二级学院学科、专业、科研管理自主权
扩大学院学科专业建设自主权,提升学科水平。制定出台《黄淮学院学科专业改革实施方案》《黄淮学院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支持二级学院在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自身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条件,超前布局和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扩大学院在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权限。鼓励学院重点加大急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设置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学院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步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简化审批流程,使科研工作者将更多精力聚焦科技创新。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目标,推动各类资源向科研一线倾斜,实现人才团队、科研平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深度融合,构建一流创新生态。
三、扩大二级学院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自主权
改革人事管理机制,强化学院人事管理主体责任。制定《黄淮学院校内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改革方案(试行)》《黄淮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强化二级学院人才引育主体地位,扩大学院在人才引育、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权力,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大二级学院经费统筹权和管理使用权。支持学院将经费优先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平台建设和标志性成果产出,促进二级学院真正把有限经费用在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等关键处和“刀刃”上,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支持二级学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政府采购、计划审批、费用报销等业务流程,增强财务管理效率。扩大学院资源配置权。制定实施《黄淮学院小型维修服务事项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落实学院资源管理责任,学院自主负责单项维修金额在一万元以内的维修项目,自主负责各类教室、办公室、门厅、走廊、楼梯、卫生间等日常小型维修。
(黄淮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