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顺势而为 守正创新 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郑州科技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立场和原则,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构建全校支持马院建设的体制机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马克思主义教学的园地、马克思主义宣传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地。
构建全校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体制机制
2016年,学校率先在民办高校中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学校成立了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等,确保规划的实施和落实。将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重点进行建设。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进行专门研究,着力解决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利用与郑州大学校校合作、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帮扶的机会,争取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稳步推进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针对思政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了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该中心设置了五个厅,即以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学生谆谆嘱托为主要内容的“殷切希望厅”,以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为主要内容的“红色基因厅”,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素养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厅”和以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先进模范为主要内容的“时代新人厅”。这五个厅从引导师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弘扬传承红色基因,深入理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到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一个紧扣思政课主干课程内容的体验教学体系;改变了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理论的理解;加强了师生联系。
打造“老中青”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学校按照1:350的要求,配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偏多的问题,采用“帮扶制”“导师制”等方式切实发挥专家教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同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业务能力。通过开展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师德素养、教学技能等专题内容培训,学院老师的政治素养和理论基础得到明显提升。常态化开展“大听课、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每年举行一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思政课教学观摩课,学院每学期举行一次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等评选活动。近年来,学院在全省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教学展示“特等奖”2项、综合素质“一等奖”4项、综合素质“二等奖”1项;近两年,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中8人获奖,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
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牵头撰写了2022年度河南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报告,承办了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修班、承办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政课“质检”会暨《2022年度河南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报告》发布会。同时,鼓励支持教师围绕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开展调研,提交咨询报告。老师们先后参与撰写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立德树人抓根本 教育实践结硕果》等报告,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近几年,宣讲团成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先后在校内外宣讲100余场次,受众万余人。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社会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参与乡村组织、厂矿企业等的决策咨询。
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实践平台,鼓励青年学生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亲身实践,将课本上抽象的道理变成头脑中的真知灼见,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郑州科技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