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着力构建“四横三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一体两翼”办学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学管理、强化实践平台,着力打造“四横三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夯实基础,构筑双创工作“三个平台”
教研相长,搭建教育教学平台。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融入课堂教学,着力建设校内“专创融合”特色类课程、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基础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特色教育深度融合,与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个性化培养融会贯通。
校企结合,共建双创训练平台。学校依托校内207个实验实训场所、校外13个双创实践基地,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训练平台,并采取“导师+学生+项目”“学校+企业”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赛、学科竞赛等,为学生提供实现创业想法、形成创业理念、检验创业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打造层次鲜明的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有效推进“课、赛、训”一体化建设和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提供空间,构建双创实践平台。学校建设面积共计2800平方米的象湖校区、龙子湖校区众创空间,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活动场所。众创空间对入驻项目实行分类指导,为初创企业提供“保姆式”创业辅导,支持科技创新类、文化创意类、“互联网+”创业类等项目优先入园孵化,并为项目提供项目评价、推介宣传、工商注册、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体化公共服务,鼓励成熟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着力培养学生“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转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
二、蕴德蓄能,构建“四横”理论教学体系
高质量打造就业创业通识类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系列课程,充分应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进行本地化改造,坚持基于“MOOC+翻转课堂”的模式开展教学,不断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认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全方位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近三年累计69708人次完成课程学习,实现了本科学生的全覆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河南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
全方位培育“专创融合”特色类课程。学校制定《“专创融合”特色课程建设方案》,深化“思创融合、产教融合、专创融合、学科育人、共创共享、数字赋能”六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改革,将创新创业理念、创新思维训练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落实到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设置、教学内容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等教学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已建设两批23门专创融合课程,全校18个学院都已建设完成1门以上专创融合课程,全部课程纳入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其中3门课程获批河南省首批专创融合特色课程。
深层次赋能专题培训类课程。学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培训课程,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快速创建微型企业,增强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通过创业培训知识考试,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证书,并按照《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计入创新创业实践学分。“GYB”课程2021年共培训学生2409人次,2022年共培训学生3283人次,覆盖率达到应届毕业生总数的90%以上。
多维度聚焦精英拓展类课程。学校与专业创业孵化公司合作,为有初步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精英拓展课程、创业训练营,进行小班额差别化培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差异化”和“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个性化培养融会贯通”的培养目标。先后与北京相关企业合作举办五期“灯苗创业先锋班”,共计培训学生800多人次。
三、提升能力,打造“三纵”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赋能,搭建三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原则,按照“自由申报、公正评审、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程序,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专项经费,对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进行重点资助。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按照“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分类建立“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级认定管理体系,实行立项、期中和结项验收动态管理。近三年,累计资助经费100余万元,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项,河南省大创训练计划项目72项。
服务赋能,全链条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充分利用校内众创空间、实验实训场所和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推行导师制,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发挥校外创业导师作用,“全链条”指导服务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知识聚合·专创融合·过程耦合”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2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校与北京中关村智酷双创人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共建基地获批2022年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项目,“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获批2022年省级虚拟教研室。
机制赋能,分类别支持师生参与高水平学科竞赛。学校制定完善《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管理办法》,根据学科竞赛主办单位、举办规模、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因素,实行“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级别和“A类、B类、C类”分层次、分类别的管理机制。对学科竞赛获奖项目分层次、分类别给与0.2-4万元/项的奖励,并在校内课时计算、教学质量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与倾斜,大力支持师生参加“互联网+”大赛、高层次学科竞赛。近三年,学校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254项,其中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省级奖项902项,参赛获奖学生2576人次。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