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新路径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024-03-28 17:32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济源示范区教体系统以河南省“五育”并举实验区建设为引领,不断凝聚思想共识,坚持高位谋划推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新路径,有力推动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坚持高位统筹,搭好顶层设计“主框架”


  坚持高位推动。把“五育”并举实验区建设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专门成立“五育”并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局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科室和基层学校各负其责又协同配合”的“五育”并举工作格局,加强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和调度指导,推动“五育”并举工作落地落实。


  坚持制度引领。先后出台《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方案》《济源市中小学德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教育体育局关于开展“五育”并举实验校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构建了“德育为首、智育领先、体育固本、美育塑魂、劳育扎根”的“五育”并举实施体系,夯实德育质量提升、高效课堂建设、阳光体育运动、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和劳动教育品牌等“五大工程”,推动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五育”并举工作情况纳入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把“五育”并举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学生发展状况、综合素质测评情况和支持学校开展育人工作情况等纳入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和中小学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年度考核范围,强化督导,跟踪问效,推动“五育”并举走深走实。


  二、深化综合改革,下活全面育人“满盘棋”


  创新工作机制。以城乡教育一体化和建设乡村标准化学校为重点,采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非均衡策略,扶弱补短,补齐各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体育、音乐、艺术、劳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场地、功能室和设施设备的短板弱项,夯实“五育”并举工作根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配足配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大力实施教师“领军计划”,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赋能“五育”并举。重塑学校的理念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积极构建学校“五育”并举新格局,推动“五育”并举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近年来,3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14所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


  抓好“双减”工作。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性地开展“联片教研”“同课异构”“送课下乡”等教研活动,推动课堂质量提质增效,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懂、学得会”。依托河南省义务教育基础作业评价平台,严控作业时长和总量,积极探索“加减乘除”作业改革新路径,让“小作业 大数据”赋能精准教学。全面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为8.5万余名学生提供优质课后服务。2023年,济源获评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评价改革示范区、课后服务示范区。对全市12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实行“白名单”管理,全面厘清406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职责,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违纪行为,营造了良好教育生态。


  突出评价导向。针对义务教育“偏于智、疏于德、弱于体、抑于美、缺于劳”的痛点难点,以考试结构和分值权重变革为牵引,充分发挥中考招生考试“指挥棒”作用,将体育分值在总成绩的权重提高到70分,将音乐和美术的分值权重从2008年的各占5分、10分提高到目前的30分,着力发挥家校社的劳动评价作用,引导学校开齐上好体音美劳动课程,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三、聚焦目标任务,打好“五育”并举“组合拳”


  坚持德育为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筹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和网络云课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国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研学实践,积极打造“红领巾争章”“德育银行”“少年军校”“雷锋学校联盟”“自信心教育”等德育品牌,引领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坚持智育领先。大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聚焦教学抓课堂“主阵地”,聚焦课堂抓教研“主渠道”,聚焦教研抓教师“主力军”,聚焦教师抓课程“主战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提升教学质量。近年来,获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优质课一等奖87项、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2023年,济源入选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坚持体育固本。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健全完善“学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教育体系,积极打造有体能、有技能、有竞赛、有兴趣的“四有”体育课堂,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构建校内竞赛、校级联赛、市级选拔赛“三位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丰富锦标赛、阳光体育大课间展示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坚持美育塑魂。全面推行美育浸润行动,加强课堂美育主阵地建设,大力实施“美育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声乐、器乐、戏曲、舞蹈、绘画、书法等各类社团活动,常态化举办美育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全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人人有特长”的学校美育工作新局面。


  坚持劳动扎根。充分利用济源的特色劳动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中小学劳动实践校外基地10个、校内外自建劳动基地49个,实现了全市中小学校内劳动基地全覆盖。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广泛开展田园劳动教育、耕读教育、研学实践教育等,推动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近年来,先后有28所学校先后入选全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


(济源示范区教体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