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心理学 | 三二一,“松弛感”上链接!

  “这周五天早八+几乎满课,还要准备下个月的比赛,时间快不够用了,急急急!”

  “我妈让我考公,我爸让我考研,我不知道我该考啥,愁愁愁!”

  “明天的课堂汇报要在全班面前讲,i人紧张,怕怕怕!”

  课程作业、社团活动、绩点、实习经历……每一项都可以是大学生们焦虑、紧绷生活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那你可能需要一点松弛感。

  从心理学视角看,松弛感很贴近心理学概念中的心理弹性,在国内被译为心理复原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能够有效地应对和适应,从而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想要养成松弛感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变得“不松驰”

“社会时钟”:我们都找到自己的“时钟”了吗

  “18岁努力考上好大学”“毕业之后尽快找个好工作步入职场”……

  这些声音总在我们人生特定阶段频繁地响起,如同闹钟一样,提醒着人们“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情”

  “社会时钟”最早由纽加藤和黑捷斯塔德提出。该理论指出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一生被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按照社会规定的时间表逐步经历这些阶段。当个体在某个时间点偏离了“社会时钟”所规定的轨道,他们可能会感到与他人不同,甚至会担心自己在社会中落后。

  为了迎合社会的预期,你是不是也一边忙碌,一边焦虑?

  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一系列问题让我们焦虑、纠结。在茫然地向着社会预期目标前进的路上,我们不自觉地忽略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时区,最后好像不但没有松弛,反倒更“内耗”了。

“聚光灯效应”:其实你没那么多观众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街上时会不自觉地感觉有人在看你,当站在台上讲话时会因为有人在注视着你而紧张到难以开口……

  “聚灯光效应”,又称“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其本质是一种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当你总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监视,行为因此变得拘束,那松弛感自然也就离你越来越远。

  松弛有度,方可至远方

  青春需要松弛感,当然,松弛感≠躺平,对于忙碌的大学生们而言,松弛感是一种遇事不慌、劳有所获、平衡好学习和生活的状态。

那么如何养成“松弛感”呢,快来一键下滑查收这些小tips

  接纳自我

  松弛感就是接纳不松弛的自己。对于有些人而言,由于神经质水平较高,他们比常人更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但人本就是千差万别的,爱自己的敏感,接纳自己的紧绷,也是一种松弛。

  接受不确定性

  松弛感就是要让我们学会接受突发情况,不去排斥和拒绝意外,学着接受意外,把意外视为一种活力,一种新鲜感,一个让自己探索不同的机会。

  关注过程

  松弛感就是对结果少一点在意,允许自己享受过程。在完成一个任务时,去关注“我能做些什么”“我能影响什么”,享受过程,放弃“如果没有达到结果就完了”的心态。

  积极暗示

  松弛感就是给予自己积极暗示。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叫“自我实现预言”,即人的一切行动,都会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当你不断积极暗示自己“我可以”“我能行”“一切都会好”,事情就会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学会放松

  除了心理上的松弛,我们的身体同样要保持松弛。当你感到疲累时,主动给自己放个假,给身体一定的恢复时间。只有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保持较高的水平,我们才能更专注地去完成那些想做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请接收这份行动清单,一起去放松一下吧。

  1. 和朋友相约,在繁花烂漫的公园里碰面。

  2. 去放飞风筝,在风和流云的簇拥下把烦恼放到九霄云外。

  3. 抱着阳光小憩一会儿,安心地感受呼吸的流转。

  4. 打卡一处胜景,看看美好的人间风光。

  5. 记录下零散的情绪碎片,在笔墨纸张里,在社交平台中。

  6. 去散步、去跑步、去骑车、去追赶朝云彩霞、去等待日暮鎏金。

  7. 整理自己的衣柜,给自己的穿搭换一种心情。

  8. 哼一首轻松愉快的小曲,让心情随着音符跳动。

  9. 喝一杯甜甜的奶茶,和这个季节一起变甜。

  10. 选一张赏心悦目的手机壁纸,换掉沉闷无趣的个性签名。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但奋斗的青春同时也需要松弛感,奋斗和松弛二者相辅相成,奋斗后的松弛和松弛后的奋斗,使人生体验更加丰富而生动,人生也会因此而变得更美好。

本期专栏作者

一点心理学 | 三二一,“松弛感”上链接!

马宁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

工作室简介

一点心理学 | 三二一,“松弛感”上链接!

河南大学李永鑫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

  河南大学李永鑫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由我省知名心理专家李永鑫教授担任主持人,九位核心成员由心理学教授、注册心理督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精神科医生组成。工作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动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构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为主线,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新方法为根本动力,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辅导、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管理培训等内容为一体,坚持“对内凝聚、带动团队、向外辐射、示范创新”,将心理健康素养提升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成长、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