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上好思政课的“密码”

发布时间: 2024-03-21 09:35【浏览字号: 来源:

探寻上好思政课的“密码”

探寻上好思政课的“密码”

探寻上好思政课的“密码”

  把豫剧、大鼓书、网络用语融入课堂,使“枯燥”的思政课变得鲜活生动;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与历史“对话”,用体验式教学传承伟大建党精神;在虚拟教研室感受集体备课……3月14日,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启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系列宣传活动”,17家新闻媒体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先后走进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师范学院、郑州工商学院,近距离采访思政课堂上的师生,探寻上好思政课的“密码”,感受思政课的魅力。

  这次集中采访活动,记者们亲身体验了有知有味的思政课堂,也看到了河南守正创新的思政课教学之路。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不仅展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新形态,也是河南省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密码一:给思政课增添温度

  采访启动仪式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举行,这里也是系列宣传活动的首站。记者在这里感受到思政课的别样温度。

  在启动仪式上,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5年来我省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等方面探索的经验做法。由驻豫中央媒体及省内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在郑州航院实地采访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纲要”课特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武,观摩他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农民阶级有哪些局限性?”讲台上,王武老师绘声绘色的评书式讲法引人入胜,一个个历史人物形象呈现得鲜活生动,一个个网络热词穿插恰到好处。

  “思政课老师要有自己的风格,我喜欢用网络语言、豫剧、大鼓书来教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他们吸引到课堂上。”王武说,把自己擅长的、喜欢的拿出来,这样课程才能接地气、有温度。“现在学生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很多,网络占了很大比例,有些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更需要被指出来,让大家充分认识其危害性,让孩子们学会去伪存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曾芝灿告诉记者,王武老师上课非常生动,他不是给我们灌输一些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自然而然地把理论引出来。“通过听王武老师的课,我能感受到他对历史的尊重,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在随后举行的“如何上好思政课”座谈会上,老师和学生代表分享了思政教学感悟和学习体会。

  密码二:让思政课“走”起来

  把思政课搬进博物馆,在行走中开展沉浸式教学,是洛阳市偃师区实验小学赵宏斌、偃师区伊洛中学王真真和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志冰3位思政课教师探索的授课新路子。

  3月14日下午,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生动开讲。赵宏斌、王真真和王志冰围绕“探源文明曙光 传承中华文脉”主题,分别进行了沉浸式教学。

  赵宏斌通过“启蒙之光”“生民之望”和“力量之源”3个单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王真真在教学中设计了“博物馆里寻根”“生活中探源”“守望文化家园”3个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中重要文物和文献,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王志冰则以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为线索,分别讲解了二里头城市遗址、绿松石龙形器、乳钉纹铜爵,带领学生触摸最早的“中国”轮廓,感悟中华民族最初的辉煌与荣光,形成了体验性、适应性、探究性实践学习的教法和学法。

  在洛阳师范学院,大中小学4位思政课老师还分别以《家国情怀浓 青年新担当》《奏长河古韵 绘老城风华》《一品洛阳城 千载霓裳梦》《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集中展示了思政一体化“金课”。

  一堂精彩的思政课是如何打磨出来的?在洛阳市河洛云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思政课教师围绕“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展集体备课,通过研讨交流各学段教学内容以及边界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准讲授思政课的重点,确定授课方式,让思政课变得鲜活起来。

  “开放、引领、辐射,思政一体化虚拟教研室为老师的学习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一位思政课老师说。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胜锋表示,集体备课是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推动学段衔接、纵向贯通,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的重要载体。

  密码三:让思政课“活”起来

  郑州工商学院建立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馆,用“会说话的纪念馆”让思政课“活”起来。

  郑州工商学院校园里红色文化随处可见。在该学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馆,思政课教师陈雪带领学生在一步一景一史中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学习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今天这节思政课是一次完全不同的体验,教学现场独特,进入谱系馆,仿佛走进了一个会说话的纪念馆,让我们在可视、可听、可感的丰富体验中深度探寻历史的细节。”学生桑小彪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历史的亲历者。

  谱系馆情景剧杨靖宇的扮演者赵晟旭告诉记者,在尝试接近英雄时,他感受到了杨靖宇的精神如同一座丰碑般屹立不倒,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让他对党史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

  “谱系馆的建立丰富了我校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和深切感悟其中蕴藏的精神力量。”陈雪说。

  郑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赵姗告诉记者,学校依托精神谱系馆进行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和课程化开发,通过静态实物唤醒学生的红色记忆,通过动态视频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亲身体验深化学生的政治认同,让学生与历史展开“对话”,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实起来”。

  省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5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阵地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建强师资队伍,着力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河南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