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多措并举下好课程思政“一盘棋” 凝心聚力著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2024-03-20 15:1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初心使命,在课程思政教学上开辟了新路径、凝练了新智慧、生成了新经验。


  一、瞄准培养人,在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专业发展上聚力


  教师是培养人的主体力量,教师的教育理解力、思想力、实践力,直接关乎教育生态构造和教学质量生成。抓住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能力,就抓住了课程思政在教育世界中周流运行的关键要素。


  持续开展专项培训。学校聚焦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价值认同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嵌入与融合能力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采取集中封闭、专题报告、申辩式研讨、名师工作坊、观摩交流等形式,定期开展基于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发展的专项教师培训,从“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课程思政、如何课程思政”等多个维度,赋能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价值认同、思想生成、能力提升,助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激发多维示范效应。长期坚持学校领导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所有校领导结合自身学科背景,率先垂范,每学期为本科生上一次思政课,提高和激发广大教师的思政课重视度、投入度和产出度;开设“博约”思政大讲堂。学校设立“博约讲堂”论坛,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线名师,多视角、多学科、多类别、周期性开展大思政专题报告,师生深度参与,协同成长;举行校级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强。学校每年开展教师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比赛,佼佼者脱颖而出,竞赛功能和效应不断外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度和专业度不断提升。多维示范,激起教师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和创新热情。


  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学校以“四个相统一”为价值遵循和逻辑主线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以规范守底线、以激励促动能,以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警醒和警示教师守好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以“校长质量奖”“优课优酬”制等,激发教师上好课程思政的荣誉感、意义感和获得感。以健全体制机制改革,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能力。


  二、全力提质量,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上用功


  学校坚持成人与成才统一的人才质量观,创设“传道”与“授业”融合的教学生态,构筑学生发展中心、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校—院—专业”联动督导、反馈与改进畅通机制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有标准、有监测、有反馈、有质量。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河南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过程中,邀请包括学科专家、用人单位、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友代表等利益相关方人员参与,贯彻“OBE”认证理念、构筑通识课程体系、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明确学科育人功能、注重课程目标关联矩阵等,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思政”教学的支撑度、检视度和达成度,从源头上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了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保障。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学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学校指导、学院负责、专家参与,分类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以学院为主体研制课程思政实施举措、工作要求和行动计划,建立组织领导、制度支持、评价监督、反馈整改的质量保障闭环。以制度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让广大教师理解制度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教育用心,养成课程思政教学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逐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由“引导、督导”转向“自觉、自为”,课程思政质量显著提高。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督导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过程化督导、监测、评价、反馈是确保课程思政质量的“兜底性”保障。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设计评价方案、采取督导举措。由学生、学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学院同行专家等三个维度,共同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其中学生评价在整体评价中占比50%,凸显学生中心导向,对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生态创设和教学开展实效等,进行全程督导监测,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畅通反馈与整改机制,充分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督导评价功能。


  三、聚焦强支撑,在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建设上投入


  平台引领、研教融合、信息化支持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大平台建设投入、增强平台支撑能力是必要且可行的高校综合改革行为,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示范性、引领性、研究性、智能性等多维支持。


  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性教学。学校专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并给予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加强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产出导向,以项目研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学理性、结构性和内涵性。组建“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讨组,发挥群体教研的问题敏感、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功能。建立虚拟教研室,邀请域外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丰富课程思政研讨的理论资源和案例素材。出台研究性教学实施办法,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优。


  发挥省级平台建设的引领效应。以获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为契机和动力,全方位整合课程思政资源,全过程贯穿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全员参与到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加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中心建设投入力度,发挥教学中心的专业性引领辐射效应。通过省级平台建设、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等,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以智慧教学开辟课程思政教学新通道。不断完善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功能多样、设备先进、多终端融合的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等,构建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遴选培育校内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加强师生智慧化教学能力提升,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能力等。通过加大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务实提高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和学生智慧学习能力,为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开辟了新通道。


(河南师范大学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