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引路人| 周小婉:陪伴学生走出境遇性心理危机

发布时间: 2024-03-18 11:20【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用一个词来形容辅导员的工作你会想到什么?奉献、责任、使命、担当、辛劳......这些正能量词汇勾勒出一份光荣高尚但琐碎辛苦的工作。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辅导员?对辅导员工作有哪些理解?对未来工作有哪些规划和期望?辅导员们在陪伴学生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实际行动作答,思想不断成熟,步伐愈发坚定。

  今天,一起来看郑州大学任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周小婉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案例和她的所思所想。

青春引路人| 周小婉:陪伴学生走出境遇性心理危机

郑州大学任怡辅导员工作室成员

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团委负责人、辅导员周小婉

工作案例简介

  学生小王是一名家境较为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小王大二时,其怀孕六个月的母亲确诊了恶性脑瘤,随后母亲为了孩子,放弃手术和化疗,顺利生产。可在小王的弟弟刚满六个月时,小王的母亲去世,小王独自一人远在郑州求学,面对家庭的巨大变故无能为力,深陷痛苦焦虑,不能自拔,情绪持续低落。

  我深知在学生遭遇此重大人生挫折和心理危机的关键时期,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陪伴他迈过这道坎。于是,我设计了以时间为轴线、以“Say Hello to Mum”为主题,以回忆与母亲相处故事的“叙事疗法”为切入点,在整个过程中用爱心陪伴,真诚帮扶,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境遇性心理危机,完成了母亲的遗愿,考取了研究生。

案例分析解决

  1.走访寝室,问题初步浮现

  一个晚上,我在走访宿舍时发现小王眼神闪躲,闷闷不乐地坐在书桌前整理书本,他只是浅浅回应,当时我没有说什么,只是记下了这个小小的异常。

  我把小王约到办公室,了解到小王的母亲已怀孕六个月,刚查出来脑瘤,可她为了孩子能顺利生产,强烈要求放弃手术和化疗。小王内心非常焦虑痛苦,又远在郑州,以至于看到手机来电就有不祥预感。

  2.联系小王母亲,深入了解情况

  我拿出家校联系卡片,给小王的母亲打电话。我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再告诉她,小王在校表现很好,专业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他的母亲声音有些虚弱,但明显很高兴,她说:“我不知道以后身体会怎么样,孩子在学校就托付给你了,我们家在农村,培养一个大学生真的不容易,我就是希望他毕业以后继续读研究生……”听到这,我鼻子一酸,深深感到这份托付的沉重分量。

  之后,我把小王母亲希望他读研究生的愿望告诉了小王。他倾向于考研,但还没有完全想好。我们达成共识一边完成课程,一边考虑未来发展,情况许可下就考研。他看起来仍然心事重重,但一切都还算稳定。

  3.母亲抱憾离世,心理危机加剧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每周都约小王聊天。听说他弟弟顺利出生的消息,我非常高兴,还邮寄给他母亲一份礼物。几个月后,小王焦急地打电话给我:“老师,我妈妈快不行了,我要请假回家……”几天后,办理完母亲后事的他回到学校,我赶紧去宿舍看他。小王一看见我,眼圈一下子红了,深深吸了一口气。“没事,想哭就哭吧!”小王感情的阀门似乎一下打开,悲痛欲绝,眼泪大滴大滴落在地上,看着他苍白的脸,我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4.运用叙事疗法,逐渐走出伤痛

  我特别希望小王尽快从母亲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也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小王母亲对孩子们的不舍、期待和思念。这种交织复杂的感情让我一时陷入痛苦。当从感情回归理性,我认识到,目前我最需要做的,是寻找一个切入口,帮助小王把眼前的悲痛变成未来前进的力量。

  于是,我决定用心理学中的叙事疗法,围绕三个主要观点:“人≠问题”“每个人都是治愈自己的专家”“用陪伴重启生命的力量”开展工作。我设定了一个主题“Say Hello to Mum”,准备用回忆和讲故事的方法帮助他走出心理“围城”。

  我跟小王约定,每周四下午4:30聊天,我的目标不是要改变小王,不是教育他一定要坚强,不是让他赶快走出丧失亲人的感受。我深知这不是坚强就可以做到的,此时陪伴比改变更重要。在小王看来,因为母亲的离世,来自母亲的爱和联结戛然而止,他没有想过还可以继续让爱流动、伴随他成长。

  我陪着小王,听他讲述了很多他和母亲的过往。我告诉小王:“虽然母亲已经走了,但不是去忘记她,而是可以‘Say Hello to Mum’,如果妈妈看到20岁的你因为她的离开如此悲伤,她会不会很难过?”“从小到大,什么事情你最让她骄傲?”“妈妈跟你说过的什么话让你印象最深刻?”这些问题,我逐个问,让小王缓缓讲述,渐渐地小王的眼泪少了,眼睛里重新有了些光,好像跟过世母亲已断裂的爱的联结慢慢回来了。

  5.长远多方谋划,终圆考研梦想

  小王的状态在逐渐恢复,虽然小王一直在复习考研,但是母亲的离世、家庭的巨变影响了学习进度,于是小王问我,应该怎么办呢?我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引导他思考:“首先你要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带着你对妈妈的了解,想象一下妈妈会给什么样的建议呢?”小王说:“我想先工作,一方面减轻家里经济压力,还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准备考研。我猜,妈妈一定会支持我最初的梦想,所以先去就业,以后考研。”这次聊天让我倍感欣慰,因为小王学会了主动“Say Hello to Mum ”。我帮助小王修改求职简历,运用平衡决策单法等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他做了人职匹配,留意比较合适他的单位,最终选择了郑州的一家公司。毕业他来看我时再一次聊起了母亲,他说:“老师,我现在经常会去‘问问’妈妈,我能感受到她的爱与支持还伴随着我。”我很欣慰小王能把和母亲的联结建立得如此紧密。

  小王毕业之后,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准备考研。我们用微信保持着联系,我相信他是个好员工,也是一个有梦想的好男孩。又过了段时间,很开心得知他考上了某高校的研究生,终于圆了他妈妈的遗愿。

青春引路人| 周小婉:陪伴学生走出境遇性心理危机

我与毕业同学离校前一天交流留念

辅导员的思考与领悟

  1.时间的维度——“早”

  如果能够在学生遭遇心理危机的萌芽阶段或者初期就进行专业化的干预,帮助他们“系好第一颗扣子”,可以避免出现一些极端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更为有效帮助学生早日走出危机,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中,这对学生个体、学生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是有价值的。这也是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带给我们工作的实际思考。

  2.思考的角度——“精”

  辅导员要心怀学生成长,从日常生活学习的细节中去关怀和接纳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学生成为“共同体”,共同去面对问题、面对困难、面对危机。作为辅导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时,能够勇敢站出来,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历经验、爱心陪伴和付出,帮助学生拨云散雾、点灯照路,让学生不至于因此而遮住双眼、局限思维、阻挡脚步,能够从社会发展的整体大局去重新看待和定位自己的人生,坚定健康成长的信念和信心,这就是做辅导员工作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3.成长的程度——“实”

  一是工作要务实。解决学生的问题,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只一味给学生“灌鸡汤”,而不解决实际问题是不可取的。在这个案例中,小王的思想问题就是母亲去世带来的一系列“心结”,实际问题是家庭经济问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起来一并解决。

  二是素质能力要厚实。教育部43号令提出的辅导员九项主要工作职责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辅导员需要学习、掌握和有效运用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更有针对性、科学地帮助学生度过大学生涯中的困惑阶段甚至危机时期。

  三是日常工作要扎实。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育人,育人就要遵循方式方法,遵守规律特点。在这个案例中,既要关注小王的心理健康,又要抓住引发心理危机的根本原因,熟练把握00后大学生的情感、性格特点、人际交往需求,综合运用好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技术手段等理论和实践方法,才能积微致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