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实验中学的新年新定位——走出低效低质应试教育“内卷”怪圈

发布时间: 2024-09-30 13:53【浏览字号: 来源:

  要从低效、低质的应试教育“内卷”怪圈中彻底走出来,走一条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转型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月26日,在河南省实验中学新学期开学典礼暨升旗仪式上,党委书记、校长王瑞在为师生加油鼓劲时的讲话中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新的定位。




  新的一年省实验中学要做什么?学校要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先来看一下王瑞的讲话。


热辣滚烫逐梦想,龙马精神再起航


  春山渐绿,春回人间。满怀祝福和希望,我们又回到了美好的校园,开启新的学期、新的征程!在这龙年的早春,我衷心祝愿全体师生“龙”光焕发、生龙活虎、鱼跃龙门!同时,也有四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龙年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这个春节,特别喜庆热闹,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龙是祥瑞的象征,龙腾盛世,福泽神州。同时龙又象征着进取和创新,因为它既能潜游深海又能飞升九天,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又形态各异、变化多端,充满了创新的气息与活力。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当然应该以龙的精神激励自己,在龙年更加奋发进取、积极创新,这既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强国建设对我们的要求,更是实验学子在时代大变革进程中应当承担的重要使命。


  可能很多同学已经关注到这样一条爆炸性的消息:2月16日,美国OpenAI公司全新发布Sora,把一段文字描述的情景,直接制作成60秒的视频。AI人工智能的进步又一次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引起了世界震动,华大集团CEO尹烨博士称其“开启了AI的牛顿时代”。


  确实,这将是世界科技领域一个富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再次向我们提出了叩问:“我们会不会再次落后于世界?”


  同学们,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力之间的竞争最怕的就是“降维打击”,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时代的浪尖,引领科技的发展航向,那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永远被“卡脖子”、被“拿捏”。


  我希望在未来的世界科技竞争中,省实验中学能够走出去一大批富有创新能力、可以影响和改变国家前途与民族未来的拔尖人才,以“龙”的精神和力量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让“中国龙”生生不息地腾飞在世界的大舞台上。


  省实验中学在龙年要做什么?


  民族复兴,科技创新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2023年2月21日,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推进科教融汇,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播撒科学种子,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这是总书记对教育的真知灼见,更是我们要矢志努力的方向。作为河南基础教育的排头兵,省实验中学更加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我校的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特色鲜明、实力强大,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阔的成长平台。今年,我校连续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这些重磅荣誉不仅展示了我校的科学教育实力,也必将为同学们的科学梦、强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正因为我们拥有这样良好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基础,所以学校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要把省实验中学办成全国一流的、注重科技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科技+学术”型中学。我们要从低效、低质的应试教育“内卷”怪圈中彻底走出来,走一条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转型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省实验中学的教育力量。


  从这个龙年开始,学校会致力于让同学们不仅接受全面的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接触前沿的学术研究,接受基础的学术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会向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科技课程和实验室资源,同时鼓励大家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为未来的发展奠基;学校会追求高水平的教育和优良的学术声誉,并为此建设卓越的教师团队。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对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郑重承诺!


  省实验中学的学生应该怎样“龙”重登场?


  龙年春节,电影《热辣滚烫》爆火,我摘录了一些“热辣滚烫”的“金句”,想分享给大家:


  1.人生就像一场拳击赛,你不站起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强。


  2.人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3.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4.每个人的人生比赛都是不一样的,只要没放弃、没被击倒、末了还能挥拳击中对手,她就已经赢了。


  同学们,我想用这些句子告诉你们:梦想,人人都有,但最终实现梦想的人,一定是特别能坚持的强者,就像土里的种子和雪中的春芽,熬不住会出局,熬得住才出彩。


  现在,崭新的龙年就铺展在你的面前,等着你“龙”重登场。请一定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再坚持,等到梦想花开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流过的每一滴汗水都是花瓣上最美丽的纹理!


  还有一百来天,高三和初三的同学们就要迎来高考和中考,看着同学们写满自信的面庞,听着大家铿锵豪迈的誓言,我倍感振奋,也坚信你们一定能不断超越,跑出加速度,跑出精气神,再创实验新辉煌!


  龙年的春天我们需要怎样的生长?


  一个新的春天就是一个新的生长节点。如今,教育正面临巨大的时代变革,崭新的教育生态更加呼唤人的内生力量,对人的自立、自强、自主、自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省和自律越来越成为优秀人才的“标配”。


  年前在给大家送新春祝福时,我想到了著名校友施一公院士,他身上所呈现的优秀品质,正在成为实验人的共性特征和独特存在:学术高度自觉、卓越高度自觉,具有运动特长、表达特长、气质特长、合作特长。


  今天,在这个万物拔节生长的季节,我更加希望每一位省实验中学的师生都能够向施一公校友学习,拥有强大的内驱力,不断生长,成为坚定的爱国者、时时的学习者、不断的创新者、终身的运动者、问题的解决者、责任的担当者、优雅的生活者。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自己的意志和定力都不会受到干扰和影响,在强国建设的时代潮流中勇毅前行,勇立潮头。


  热辣滚烫逐梦想,龙马精神再起航。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这个春天珍惜光阴、自我鞭策,既做学业成绩优异的“学霸”,又做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突出的“超人”,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希望老师们脚踏实地、目视远方,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奋斗,让实验的春天更明媚,让实验的教育更美好,让大实验四季如画、岁月如歌!


  在王瑞的讲话中包含着两个关键信息。


  “科技+学术”型中学


  在讲话中,王瑞对省实验中学的新定位进行了阐释,他说要把省实验中学办成全国一流的、注重科技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科技+学术”型中学。


  王瑞说,民族复兴,科技创新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作为河南基础教育的排头兵,省实验中学更加有义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我校的科学教育、创新教育特色鲜明,实力强大,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广阔的成长平台。”他表示。


  今年,省实验中学连续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首批河南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这些重磅荣誉不仅展示了学校的科学教育实力,也为同学们实现科学梦、强国梦插上了翅膀。


  王瑞认为,正因为拥有这样良好的资源优势和育人基础,所以学校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定位,要把省实验中学办成全国一流的、注重科技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科技+学术”型中学。


  在王瑞的规划中,省实验中学要从低效、低质的应试教育“内卷”怪圈中彻底走出来,走一条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转型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省实验中学的教育力量。



  内省和自律型优秀人才


  从这个龙年开始,省实验中学会致力于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科技教育,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还将接触前沿的学术研究,接受基础的学术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省实验中学会向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科技课程和实验室资源,鼓励大家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竞赛,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学校会追求高水平的教育和优良的学术声誉,并为此建设卓越的教师团队。这是我们的愿景,也是我们对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郑重承诺!一个新的春天就是一个新的生长节点。”王瑞表示。


  他说,如今,教育正面临巨大的的时代变革,崭新的教育生态更加呼唤人的内生力量,对人的自立、自强、自主、自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省和自律越来越成为优秀人才的“标配”。


  他倡导学生们向著名校友施一公院士学习,他身上所呈现的优秀品质,正在成为省实验人的共性特征和独特存在,学术高度自觉、卓越高度自觉,具有运动特长、表达特长、气质特长、合作特长。


  他希望每一位省实验中学的师生都能够向施一公校友学习,拥有强大的内驱力,不断生长,成为坚定的爱国者、时时的学习者、不断的创新者、终身的运动者、问题的解决者、责任的担当者、优雅的生活者。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自己的意志和定力都不会受到干扰和影响。


  “科技+学术”型中学怎么建?如何走出应试教育“内卷”?省实验中学几乎同步给出了答案,开学典礼结束后一小时,省实验中学数学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学校报告厅召开。



  会上,省实验中学与上海市西中学、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签订了为期三年的三方合作协议。今后,省实验中学与上海市西中学、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将在项目、教师、学生研学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联合培养、共建课程、共享资源,加强教师研修、交流互动。



  王瑞表示,时代发展和教育变革日新月异,对传统的教育生态、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我们必须拥有更加前瞻的眼光和思维、建立更加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开发更加丰富的育人资源,培养实力更加雄厚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培养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拔尖人才,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省实验中学积极寻求突破,跳出教育看教育,争取科技、教育资源等部门和郑州大学支持,主动对接上海市西中学与上海市核心数学与实践重点实验室,谋划以竞赛教育为抓手,积极借助熊斌教授团队的学术资源,大力提升数学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层次,推进省实验中学“科技+学术”型中学的建设,早日实现全国一流中学的发展目标。


  此次数学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研讨会是省实验中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新起点,也是沪豫基础教育校际合作的新样板。



  此次数学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研讨会之后,省实验中学还将继续举办系列创新“引智”活动,不断在高效、高质的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转型之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