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打造“智慧监管”工作模式 助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
为深入落实中办、国办“双减”精神,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郑州市教育局积极探索,创新校外监管方式,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力量,打造校外培训“智慧监管”工作模式,以“线上巡视”+“线下核查”为支撑,对合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规范、对违规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实施全民监管。
上线举报平台,解决好违规发现困难问题。郑州市教育局以官方微信公众号“郑州教育”为端口,研发学科类违规校外培训“随手拍”小程序,设置举报投诉、跟踪监督、结果反馈等功能,建立“3天研判+5天处置”机制,让市民随时随地参与到对违法违规培训的监督中。2023年2月15日,郑州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随手拍”进行解读与演示,并通过中小学校公示栏、微信公众号、官方媒体等途径进行推广。2023年以来,全市通过“随手拍”受理违规培训问题线索1323个,已处置1300个、正在核查23个,投诉举报处置率98.26%,“随手拍”为发现、整治违规培训提供了快速、准确、科学的支撑。
应用全国平台,解决好机构深度监管问题。郑州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全面深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的通知》,召开管理员业务能力培训会,强化监管平台使用效能;依托全国监管平台,对学科类机构资质、资金、人员、材料、场地、课程等信息进行审核,开展数据稽核专项行动、从业人员准入核验等工作,提升校外培训质量和水平;推广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应用,引导家长通过APP查询、选择正规机构,通过APP选课、购课,避免因资质不全机构或“黑机构”被关停取缔带来的“退费难”风险。2023年以来,全市通过全国监管平台处理“爆雷”“冒烟”线索509个,上架课程数1803个,审核培训材料2196份,完成课程订单2.68万个,监管培训预收费资金3294.52万元,对3551家数据稽核机构进行逐一核查,通过平台核验并通过从业人员1333名。对比2022年,全市“暴雷”“冒烟”线索大幅下降、资金监管覆盖更广、教育教学更加规范。
搭建监控平台,解决好培训时间红线问题。中办、国办“双减”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郑州市教育局创新监管模式,对全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视频监控数据进行整合,并网并搭建视频监控监管平台,实时监控学科类机构教学场所、课堂教学环节(含教学时间、授课教师)内容,利用视频监控手段和AI识别技术进行实时分析监控,实现对学科类机构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时段监督管理,实时了解学科类机构的办学行为,防止超时培训,严守培训时间红线。2023年12月初,郑州市教育局对全市106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落地监控视频并网,实现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场所实时监控,建立监控视频轮巡和“超时培训”预警机制,有效打造了校外培训时间“监控防线”。
坚持线下核查,解决好机构办学方向问题。把党建工作写进校外培训机构章程,持续加强党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领导,全市按照“宜近不宜远、宜聚不宜散、专兼相结合”的原则,“一对一”选派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106名,既指导机构党建业务,又督导机构培训行为,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参与机构年检、掌握课程设置、把关培训材料、防范风险隐患等,在拓展监管部门队伍、紧盯违规问题整改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郑州市教育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