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一所名校的教师专业成长秘诀
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总结宣传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典型经验和创新探索,给各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教育时报》专门开设《聚焦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专栏。
2022年6月9日,我们跟着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李明探索“双新”背景下如何引领教师走向“发展自觉”
“三师”助力成长 “自觉”铸就未来
好学校各有各的特色,但他们身上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因而,我们在讲“办学思想体现着一所学校育人核心目标”时,不能忽略“教师,办学之本”。
助推“双新”落地实施的主力军,是教师。今天,我结合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淮滨高中”)坚持“德能并举,做好学生生命引路人”的教师发展理念,构建基于“三师(师德、师识、师能)”教师成长体系做的一些工作,和大家一起探讨“双新”背景下,高中学校如何引领教师走向“发展自觉”。
关键词——思想、价值、素养
与之相对应的:引领、认同、导向
生命需要引领,在生命场域中,思想是旗帜,价值是方向,这是影响生命最深处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双新”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更需要思想、价值和目标的引领。
思想引领——“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离不开思想的引领。淮滨高中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出“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办学思想,以思想引领教师叩问教育本质,解读教育意义,挖掘生命内涵,领悟育人真谛,明确办学之道、立德树人之道。
价值认同——“为生活幸福奠基、为生命精彩引航、为使命担当铸魂”。基于办学思想引领,学校逐渐形成了教师的核心价值追求——“为学生的生活幸福奠基、为学生的生命精彩引航、为学生的使命担当铸魂”。全体教师在互助中点燃精神,在引领中点悟心灵,在发展中点化智慧,强化价值认同,提升“发展自觉”。
素养导向——“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坚持素养导向是达成学校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淮滨高中聚焦高中新课程,深度挖掘新教材,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观、教学观,引导学科老师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以育人的高度和视野来观照课程,明确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强调“学”是“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学”的评价应体现在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上。
“三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的高度、深度、厚度
在“双新”实施过程中,淮滨高中通过构建基于“三师”的教师成长体系,涵养师德,拓展师识,提升师能,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德”为先,提升教师的专业高度。对于教师来说,德之大,首先在于站在生命的高度去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以自身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淮滨高中通过师德专题教育、主题征文、道德大讲堂等活动,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全体教师,努力当好“四个引路人”,扎实推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生命境界。
二是以“识”为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深度。教师的眼界和识见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基于“双新”背景,淮滨高中通过名师引领、同伴互助,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引领教师进一步明晰“教师”的光荣使命、领悟“教学”的真正意义、把握“教育”的本质内涵,做照亮前方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三是以“能”为基,提升教师的专业厚度。“师能” 是落实“双新”的核心要素。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淮滨高中开展常态化的学习培训活动,举行教学技能竞赛、优质课大赛、基本功大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师之能”成就“生之能”,有效助力学生生命成长。
特色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生命成长于活动中。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时节、主题策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为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淮滨高中结合学校实际,专门开展多个特色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
基于学科建设领航工程规划名师工作室活动。充分发挥“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千人计划”教学名师、“中原名师”、省市名师及各类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运用有机适应型组织理论创新校本教研活动。通过学科半天教研、月主题教研、课例研究、微课题研究、校本课题研究等活动,推动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形成学科骨干群体。
聚焦教育教学现实问题开展重点课题研究活动。借助立项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究课题《提升普通高中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实践研究》、立项校本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力的实践研究》等,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实践研究,有效推进“双新”实施。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的校级高端研讨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沙龙、“三新”(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研讨会、“精品课”竞赛、教师技能竞赛、读书征文、“双新”改革主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一方面,促进教师加深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理解,提高“双新”的实施能力并有效落实到教育教学行动中;另一方面,引领教师在碰撞中启迪,在交流中丰富,形成主动学习、自觉发展的优秀品质。
教师成长故事分享
3年前,淮滨高中启动学科建设领航工程,河南师范大学王彩琴教授到校为英语工作室揭牌成立。在工作室的赋能引领下,学校英语教师实现了高效团队式发展。英语教师付宁说,他们从最初面对“三新”(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时的惶恐无措到今天的信心满满,离不开名师的引领,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唯有汲取集体智慧,不断学习,践行新理念,才能上好课、育好人。
英语教师赵立娜说:“在学校常态化‘微课题研究’活动引领下,面对‘双新’改革,我将教育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课题开展实践研究,从而找到了解决的路径,总结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大大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赵立娜不仅自我提升,还带动其他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学科组文化,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在生物教师李盼盼看来,淮滨高中开展的各类优质课竞赛活动中,“精品课”竞赛最有挑战性也最能磨砺人。所谓“精品课”就是“教学思想(主张)+课例”,凝练出自己的“生命教学”思想,是她自身专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质的飞跃。如今,在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的路上,她相信自己在教学思想的引领下,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双新”实施的理解和感受
有什么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自我成长。“双新”的实施,让淮滨高中和众多高中学校一样,更加重视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课程实施能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并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助力“双新”落地,淮滨高中的思考与实践从未停止。
“双新”并推,体现着课程与教学的密不可分。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方式,影响着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实施“双新”,要引领教师更新课程理念,丰富课程知识,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素养,并针对“双新”实施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不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不断改进课堂,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而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作者: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校长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