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丨新乡学院实践队走进大别山,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按照6条主线路,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今天,一起来看新乡学院实践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7月17日至20日,新乡学院“重走革命路,再进大别山”实践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来到大别山革命圣地。

生动实践

走:焕先革命宣传路,黄麻起义斗争史

队员们走进焕先门

  队员们在前往红田惨案遗址的路上途经一道石阶,石门上题写着“焕先门”三个大字,拾级而上,重走焕先路。当年,吴焕先为方便开展革命运动、躲避反动势力的追击,带领革命群众沿此路翻山行走,经过1.5个小时才到达四角曹门。如今,同样的路程队员们仅需步行15分钟左右,可见当时革命环境之艰苦,先烈们革命意志之坚定。

  1927年底,黄麻起义遭受挫折,300多名仁人志士被反动派杀害,鲜血染红、浸透了这块稻田,因此这里被称为“红田”。在实践队指导教师高愐洁的现场教学下,队员们手工制作小白花,在红田惨案遗址前列队,鞠躬敬献小白花祭奠英雄先烈们。

走:农民运动要教育,列宁小学红旗升

  队员们途经箭厂河乡第一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安康小区”,这里坐落于吴焕先故居和列宁小学旧址之间。易地搬迁扶贫,是让“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的老区人民走出大山,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齐步奔小康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庄严承诺。

队员们坐在列宁小学当年的教室里

列宁小学旧址与现在的列宁小学隔河相望

  列宁小学旧址与现在的列宁小学隔河相望,既守护着祖国的未来,也传承着列宁小学的革命精神。队员们不禁感叹:我们一步步走来,从吴焕先故居、焕先门,再到列宁小学旧址、红田惨案遗址,仿佛从新时代穿梭到革命年代,感受着英烈们带来的时代巨变,亲眼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青春投入乡村振兴与强国建设中去。

走:忠孝将军许世友,魂归故里来龙岭

队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将军的忠孝之事

  7月20日,队员们来到万紫山来龙岭上的许世友将军纪念馆,步入忠孝园,走过历史的长廊,在许世友将军纪念广场默默瞻仰将军的樱花石雕像,踏着修建得平平整整的石阶路走入许世友将军故居。

队员们参观许世友故居

  一间堂屋,两间卧室,一间厨房,便是将军生前的住所。堂屋前一条望不见尽头的羊肠小道与故居遥遥相望,似乎是在外英勇抗敌的将军在遥望着远方的家乡和家中的老母。这条孝母路中外闻名,将军的一跪一喊在数年后的今天依然悠悠回响,撼人心魄。

讲:岁月峥嵘归首府,十三余万是英烈

队员们缅怀先烈

  在首府路398号,队员们满怀敬仰地跨过纪念馆大门,迎着“燎原”浮雕墙拾级而上,百年前一幕幕血与火的峥嵘岁月在眼前不断演进;象征13万余名革命烈士、高达13.1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队员们面向纪念碑缅怀先烈、庄严鞠躬,敬献鲜花。英烈广场上,雕塑背后的石墙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13万烈士的英名,仍有诸多革命烈士的名字不为人知,他们的革命故事还需要我辈青年去挖掘、去铭记、去传颂。

  “他是大别山的儿子,是从那里开始革命的。大别山的人民哺育了他,哺育了红军。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都有他的足迹。”队员们参观鄂豫皖苏区将帅馆时,听讲解员讲述共和国十大名将之一王树声的革命故事。跟随着解说员的讲解,队员们似乎真的走进了那个“血与火”的时代。

拍:油茶园里果花叶,观光加工筑幸福

  油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脱贫致富产业之一,利用荒山推广油茶种植,既促进了群众就近就业,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又改善了生态环境,一举多得。

司马光油茶园

实践队队员观看机械化榨油过程

  7月正值万亩茶树的挂果时期,油茶树已硕果累累,龙山湖静静蜿蜒在茶园中,依山傍水,秀丽多姿。在油茶园工作人员陈晓倩的热情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茶树浑身都是宝。队员们还观看了机械化榨油过程,了解到这里还有光山白茶、粉条、挂面、葛根粉等光山十宝。昔日的贫困县已经成为集油茶种植、深加工和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型绿色经济。“如今,国家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支持,不止种油茶树,更发展油茶产业、开发油茶产品。”陈晓倩在青春之际选择日日坚守在这广阔少人的油茶园里,用青春守护着油茶花开,守护着能让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幸福树”。

访:创客小镇富裕路,传统村落慰乡愁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考察调研。在田铺大塆创客小镇“九一六店”小卖部中,队员们采访到了店铺老板:“我们这店原来不叫这个名字,现在这个店名就是为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到店的考察调研。门口的对联‘一九八二借改革喜开业,二〇一九迎贵人再腾飞’是我弟弟为了接待习近平总书记想了好久想出来的。”

队员们采访小卖部老板

  路口石凳上一排老人悠闲地聊天,时不时有三两孩童跑过,留下一串悦耳的笑声。“春临农家”小院的石阶上,老人抱着还在蹒跚学步的孩童唱着“咿咿呀呀”的歌谣……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这里仿佛归园田居般的生活,与人们怡然舒适的姿态,就是对这句话最真切幸福的回应。

访:时代政策势态好,乡村创收广就业

  东岳村脱贫致富带头人杨长太曾经也是贫困户,如今他靠着好政策,种苗圃卖花木,承包茶山发展生态茶,流转田地办农场、种绿色食粮。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了他的店里,他在自家的四方景农场展示厅,回忆当时的情景,他指着墙上“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标语说:“党的政策好,我们更要带头把政策落实好,真正让乡亲们过上美好富裕的生活。”

  在这里,田野小火车呜呜驶过,车厢里的人们笑颜灿烂,非遗花鼓戏让人如痴如醉,梯田花漫山如海,一对儿穿着花裙子的小姑娘在花海中荡着秋千,摇摇晃晃着荡向更加明媚的明天。

  队员们漫步在花海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在传统文化传承区跟着花鼓戏传承人唱出非遗新传承……老街旧巷,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无数的游客来这里体验“民俗+生态+红色”的新型旅居模式。

行有所获

  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周泽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解,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无数仁人志士在革命一线战斗付出,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不断学习红色革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新乡学院外国语学院学生郭亦菲:英雄的鄂豫皖苏区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不断激励我们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踔厉奋发,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新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张莹:承先辈之精神,方可创吾辈之未来。此次社会实践拉近了我与革命先辈的距离,烈士王志仁的孙子王才超讲述爷爷的事迹,告诉我们当时的不易:深夜武装持枪而归,方才休息;捐去家财,动员、补给军兵起义等,都彰显了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