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按照6条主线路,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今天,一起来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践队的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组织近1000名青年学生组建60余支实践队,以“山”“水”“河”“渠”“树”“字”为关键词分成6条主线路,通过省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等方式,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时代巨变,坚定责任担当。
以“山”为主线路
看老区发展,话红色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重入大别山,温习红色史”党史学习社会实践团、统计与大数据学院晨曦实践团等实践团队先后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寻访红色足迹,近距离瞻仰革命文物,深层次感悟大别山精神内涵,领悟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散发的磅礴伟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镇等乡镇红色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以走访调查、实地参观、理论宣讲的方式学习宣传红色革命精神。在鄂豫皖苏区将帅馆,队员们注目仰视,从革命征途红军们与百姓共同劳作的画面中,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许世友将军故里,队员们感叹许世友太行立马、山东鏖战、保家卫国、魂归故里的壮丽人生。在田铺大塆,队员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悟在党的领导下,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已成为今天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队员们在革命老区的理论宣讲即将结束时,队员陈艳萍说:“光辉的历史值得铭记,革命的火种需要传承。文化也是一种财富,红色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一定能在乡村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激发出新的生命力。”
实践队员参观红色文化长廊
以“水”为主线路
走进渠首工程沿线,学习南水北调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学院“赴平顶山市叶县针对南水北调沿岸社会环境治理”暑期实践小组等实践团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路线,对南水北调渠首工程及其沿线进行实地走访调研,见证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变化与发展,体会南水北调工作者“调水为民,治水兴邦”的使命担当,学习移民群众“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理想信念。
实践队参观南水北调渠首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水北调发展成就观察团”实践团队来到渠首大坝、南水北调干部学院和邹庄移民村开展系列调研和文化交流活动。队员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艰辛历程和库区移民搬迁的历史,通过和移民群众深入交流,了解南水北调移民迁安的感人事迹,以及目前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现状和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实践队与当地群众交谈
实践队学习南水北调移民精神
以“河”为主线路
精神映黄河,振乡情无疆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九曲黄河一份情,两岸绿林四季青”调研实践队、“黄河清流,绿色未来”沿黄社会实践队等实践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分赴安阳市、濮阳市、商丘市、焦作市、新乡市等沿黄地区,走进黄河流域,学习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关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共筑黄河安澜开展宣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医械映黄河,振乡情无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社会实践团走进地处黄河滩区的长垣,探寻黄河文化振兴乡村密码,了解黄河治理和沿黄企业发展经验,为讲好黄河故事积累素材。在芦岗乡西陈村,队员们沿黄河徒步数十里,观黄河奔涌,看壮观堤坝。同时,在当地河务局局长的引导下,队员们来到黄河文化馆,了解了长垣段黄河文化发展史、改道历程和修建堤坝的历史渊源,深切感受到“治黄经验”来之不易。
队员与工作人员合照
在赵堤镇大浪口村和后小渠村,队员们同村支书走入村镇深处,感受黄河文化孕育出的“赵堤文化”。队员们深入调研营地之乡、乡创空间、高附加农产品实验区,感受到了IP形象对赵堤镇文化、故事、产业、村落交互宣传的作用。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普法宣传,倾听大家的困难与需求,帮助当地群众了解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实践队员学习赵堤IP文化建设
实践队走进长垣支柱产业——医疗耗材企业,从龙头企业看当地产业发展。队员们了解医疗耗材企业的发展历程,重点调研废弃物以及废水的处理流程及影响,感受到企业在黄河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作出的努力贡献。
实践队员了解企业生产
以“渠”为主线路
寻红色足迹,悟红旗渠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赴安阳红旗渠学习实践队、“浩荡长渠,风悠千古”理论宣讲实践队等20支实践队陆续走进红旗渠,深入太行山,近距离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焕发出的时代魅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寻红色足迹,悟党的二十大精神”红旗渠精神暑期实践调研团实践队走进红旗渠纪念馆,通过观看实景模型、修渠旧物、影像资料、文字照片等珍贵历史材料,队员们仿佛置身于“滴水贵如油”的年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修渠人民众志成城、绝壁劈山、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感受到内涵丰富的红旗渠精神。
实践队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队员们深入红旗渠畔“止方村”,参观了村史馆和乡村振兴发展成就馆,通过旧貌新颜纪实资料的对比,系统了解止方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所走过的光辉历程。队员们深入基层群众,与村里老人促膝长谈,了解村落的发展变化。
实践队参观红旗渠展览馆
队员们有幸访谈到了当年参与修渠的张买江老人。提到当年修渠的艰苦条件,老人感慨道:“崖当房,石当床,虎口崖下度时光。”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修渠过程的曲折艰辛,对当地干部和百姓构思未来的智慧和胆识、实现梦想的勇气和担当、脚踏实地的干劲和力量感到无比钦佩和敬仰。
以“树”为主线路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焦裕禄精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脱贫成就观察暑期调研实践队、“焦桐有情追思泪,兰考精神永传承”赴兰考暑假社会实践队等多支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兰考足迹,实地学习感悟焦裕禄精神,深入了解近年来兰考县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等方面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感受兰考的新时代巨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新时代兰考焕新颜,焦裕禄精神谱新篇”实践队来到兰考县,走进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兰考四面红旗”纪念馆,实地学习焦裕禄精神。“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了解焦裕禄同志为追求人民幸福生活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认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我们也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强国复兴征程贡献青春力量。”队员郑紫丹说。
实践队员在张庄村四面红旗馆前合影
队员们来到东坝头乡张庄村,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这里的村民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目前,乡镇政府通过发展温室大棚特色产业,借助直播等互联网新模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绘就了一幅村净、景美、人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实践队员在张庄村实地调研
以“字”为主线路
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化贯古今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追寻领袖足迹,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暑期社会实践队、会计学院“寻迹历史安阳,点亮古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等多支实践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来到安阳殷墟遗址,从甲骨文中感悟中华文化,感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队员们在殷墟观看甲骨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队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尚真书院实践队共同来到殷墟遗址开展实践活动,感受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历史。两所高校的大学生以“甲骨文”为主线参观殷墟遗址,并一起分享实践感悟,探讨中国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关系,共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深入交流。
两所高校实践队员交流探讨
队员们来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字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到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文字。队员们纷纷赞叹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文字变迁是历史的回眸,在追寻“字”的足迹当中,队员们既开阔了眼界,也提升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队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将紧紧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讲好殷墟故事、讲好中国文字故事,积极传承和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年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队员们实践过程中进行猜字游戏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