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政轻骑兵 > 正文

河南大学:“前置、精准、协同” ,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防护新模式

发布时间: 2023-07-28 14:58【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切实提高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5月16日—19日举办2023年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

  在培训班主题论坛上,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人交流经验、思想碰撞,精彩纷呈。今天,围绕“心理危机四级预警防控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这一主题,一起来看河南大学的经典做法。

  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力完善学校、学院(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逐渐探索形成“前置、精准、协同”的心理危机防护新模式,不断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校园危机防控能力。

  一、前置

  学生心理问题要治“未病”,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教师拥有基本的危机识别与处理能力,学校在管理上有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

  针对学生群体,前置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与自我成长》等13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指导学生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实施覆盖全体新生的“六个一”心灵引航工程,通过一期新生辅导员专题培训、一场新生心理适应讲座、一次新生参观心理中心、一期新生心理委员培训、一次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一场新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病耻感。开展“心理健康进学院”工作,把心理健康活动前置到学院(部)层级,在各学院(部)的学生和教师群体中开展心理工作坊、沙龙、培训等活动,既破除了学生对心理的“神秘感”,同时也帮助辅导员更好地识别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教职工群体,做好赋能工作。对新入职的教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对新任辅导员、学生导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培养教职工对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干预能力。

  二、精准

  正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材施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一样,我们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也由从注重泛化干预向注重精准干预转变,盯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力争做到心理问题学生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干预。通过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普查、拉网式的心理危机摸排、日常的工作观察、随时的朋辈反馈等方式,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状况数据库和心理档案,按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标准对全校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标准和学校危机管理的标准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库,对预警库内学生按照《河南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实行三级心理危机风险等级管理,对重点关注学生实施精准化管理,建立一人一案、一人一策、一月一报、一周一谈的帮扶制度;加强对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严重心理障碍的筛查,召开“重点个案会诊研判会”,邀请精神科医生、心理督导师针对重点关注个案逐一开展“会诊把脉”,实现心理危机学生的精准研判、及时干预。

  三、协同

  把校内外各系统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部门、多层次的协同联动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危机立体干预防护的关键。

  第一层,在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内部,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实现协同联动。一是危机首接负责制,专职教师谁第一个接到危机事件就全程负责到底。二是纵向全程追踪制,对重点关注的学生,实行从发生危机开始到毕业的全方位追踪。三是危机防护月反馈制,每月初把上个月发生的重点情况以月报的形式通报给本科生院、培养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到信息共享与积极防范。

  第二层,在学校内部,制定出台《河南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成立“河南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自杀预防快速联动反应机制,实现培养单位、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医院、后勤保障部、保卫处等部门在危机干预工作中“齐抓共管、无缝对接”。

  第三层在学校外部,建立医教协同工作机制,与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河南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医教共建”工作协议书》,通过绿色通道联动,实现心理危机学生的及时转介、诊断与干预,学生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构建家校协同干预机制,主动进行家校沟通,实现信息共享、通力协作,有效汇聚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合力。

  今后,河南大学将继续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用高质量发展助推区域和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