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看河南这5所高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六)

发布时间: 2023-07-25 10:27【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对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按照6条主线路,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以“渠”为主线路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6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员奔赴红旗渠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足迹”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工天河”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当年修渠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开凿工具,鲜活地记录了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再现了红旗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了林县人民“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真切地感受到了红旗渠工程的宏伟与浩瀚。

  大家追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参观了红旗渠重点咽喉工程——青年洞。实践队员走过了山脚下的红飘带,登上200多阶石阶,来到绕山而造的总干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林县人民建造人工天河时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撼天动地的恢宏场景,见证了林县人民以锤凿山、穿石挖渠,修建绵延1500公里的绝壁水道,体会林州人民在党的引领下,与旱魔抗争、引漳入林、铸就伟岸、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的壮丽史篇。

  实践团队到达了桃花洞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桃花洞村借助自身位于太行山峡谷的环境优势,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完成了由贫困村向旅游示范特色村的美丽转变。实践队员在感悟太行山人劈山凿洞、战天斗地的豪迈气概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感受到乡村富裕对当地村民的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深刻领略了当年共产党员和青年人昂扬的革命斗志和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感悟了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他们将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以更昂扬的姿态不断奋进,以实际行动贡献青春力量,书写青年担当。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为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近日,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组织部分思政课教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到红旗渠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行走,在红旗渠纪念馆,队员们通过图文资料深入了解了挖渠修渠过程的艰难险阻,切实感受到了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成就,深刻领悟了林州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内涵。

  在“青年洞”,看到巧夺天工的壮丽景色,了解了它的由来,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访

  步入红旗渠周边村庄,队员们对当地的老人进行访谈。其中一位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从事会计工作的老人,讲述了当时修渠的场景和人民的精神风貌,让队员们更深切地感受到林县人民众志成城、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

  队员们在“红飘带”“创业洞”“团结洞”“老炮眼”“青年洞”等一系列实景中,更加深刻地感知到林县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感知到他们不惧艰险、不怕牺牲、绝壁穿石、挖渠千里的信心与决心。


  见到了红旗渠的伟大工程,红旗渠精神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将本次活动的所见所闻进行交流与研讨,汇集材料,制作课程资源,使之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对全校师生进行宣讲。

  以“树”为主线路

郑州西亚斯学院

  为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郑州西亚斯学院寰宇住宿书院积极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以“树”为主线路组建兰考分队,在兰考开展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切实感受兰考的新时代巨变,深入学习“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7月10日上午,郑州西亚斯学院寰宇住宿书院兰考分队来到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在焦裕禄烈士墓前,学校师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默哀并鞠躬行礼,表达对焦裕禄同志的深切缅怀之情。岁月流逝,精神永恒。“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郑州西亚斯学院寰宇住宿书院“兰考行”团队成员在焦裕禄纪念馆里进行参观学习。每一座雕像、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了兰考县当时遭受的严重自然灾害,是焦裕禄同全县群众、干部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通过观看珍贵史料和照片,团队成员了解感受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光荣一生。他们深刻感受到了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是探求就里、“吃别人喝过的馍没味道”的务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焦裕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前,有一面鲜艳的旗帜。郑州西亚斯学院寰宇住宿书院“兰考行”团队面对党旗,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从一声激情澎湃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奋进宣言,奏响了百年风雨路的前行凯歌。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让我们回首来时路,面对党旗再次发出坚定的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通过大实践系列活动,引导师生“我学、我讲、我研、我实践”,将专业特色、个人特长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参与暑期思政大实践,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思想伟力、深化人民情感、强化责任担当。郑州西亚斯学院寰宇住宿书院将会继续致力于深化社会实践教育,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拿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意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持续把红色基因传承纵深推进,把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落得更实,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续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青春新篇章。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7月9日至7月12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组织新青年兴农探索团参加“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参观兰考展览馆、瞻仰焦桐、探访梦里张庄等,实地感受兰考的新时代巨变,感悟“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兰考展览馆中,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团队师生了解了焦裕䘵同志的生平、焦裕䘵在兰考治理三害的事迹、兰考艰苦的发展历程,以及今日兰考的巨变。通过馆内呈现的一件件平凡的事迹、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句句普通的话语,感受到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永恒的焦裕禄精神,为今日兰考巨变奠定了发展基础。

  在焦桐广场,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了老师讲关于“焦桐”的故事,仰望焦桐的挺拔身姿。焦裕禄前辈为治理“三害”带病深入基层、带头植树造林,广栽桐树,泡桐树如今已成为兰考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焦桐广场的这棵泡桐树是焦裕禄前辈于1963年春亲手栽种,是长在兰考百姓心中的树,更是泽被世人的精神之树。“这棵泡桐已成为焦裕禄精神的象征”,焦桐树下的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

  在张庄村,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师生沿着幸福路,采访了当地居民与特色农产品店家,认真聆听了当地居民讲述的感人事迹,感受到了当地人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曾经的张庄村盐碱遍地,风沙肆虐,百姓民不聊生;如今,张庄村绿树成荫,美如画卷,人民安居乐业。从曾经黄河灾害的风口,到如今的幸福村,张庄村所展现的,正是中原大地巨变的缩写。

  一行人来到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的会议室里。通过影视资料,师生们更具体地见证到了张庄村的发展史,并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嘱托。

  最后,团队成员来到了位于兰考的农贸市场——新发地,采访当地商贩、公司经理及周边农户。

  通过对当地商贩的调研访问,团队成员了解到了当地的环境政策、市场供需、产品状况与发展现状等,充分了解到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认识到了当地农产品的发展方向与营销途径。

  通过聆听公司经理讲解公司的经营模式,团队成员了解到兰考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新时代“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新发地兰考项目的建成,将有效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兰考及河南东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水平,这也标志着新发地市场消费扶贫、精准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已经向纵深发展,更有力推进了新发地市场“内升外扩”战略。

  团队成员帮助当地农民金大娘除草,并聆听当地农业的发展历程。成员了解到兰考县农业一共发生了两次比较大的变迁,第一次就是在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后,焦裕禄同志帮兰考人民治理“三害”成功,让当年寸草不生的盐碱地种出了庄稼。第二次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前来兰考考察指导之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切嘱托下,当地各种产业飞速发展,农业也紧跟着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周边多了许多农业公司与农贸市场,农民庄稼种得更好,又有了销售途径,当地的农业自然就发展了起来。但仍有一些地区农业处于不发达阶段,机械化也还未普及,这些都需要我们农业子弟与农业工作者不断努力。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团队师生深刻理解焦裕䘵精神,更感受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要传承与发展先进思想,担起时代重任,为祖国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

  以“字”为主线路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7月16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师代表一行9人组成“殷墟分队”,来到河南省安阳市这个文化古都,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先后参观考察了殷墟遗址和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寻字根,探文明,润文化”的过程中,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

  走进殷墟,近览中华文明起源密码。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0月视察安阳的足迹,怀着激动的心情,教师小分队首先来到了殷墟。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殷墟宫殿宗庙遗址、车马坑展厅内部,一尊尊钟鼎、一件件玉器、一驾驾车马、无声地诉说着商代先民礼敬天地、开疆拓土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曾经4次来此参观的黄克非老师给大家介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宝藏。”

  中国文字博物馆内,思政课教师们尽情享受文字盛宴,充分领略汉字独特魅力。“一片甲骨惊天下,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文的考古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原始文字、中国的甲骨文,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其中,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并且充满活力。相传“仓颉造字,天雨粟,鬼神哭”,从此我们的祖先告别了野蛮走向了文明。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一直到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字,数千年传承不息,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华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成为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

  安阳归来,收获满满。了解越多,爱得越深,使命就越重。思政课教师通过此次大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活化了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提升了社会体验,在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通中思考人生、体察社会、省思时代。教师们表示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引领,将思政课讲在祖国大地上,将思政元素融合在民族历史里,持续推进“大思政课”教学体系从“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更好地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