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看河南这6所高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四)

发布时间: 2023-07-25 10:27【浏览字号: 来源: 厅思政处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全省高校师生深刻把握新时代伟大成就,增强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面对全省高校师生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河南高校迅速行动、积极落实,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以“山”“水”“河”“渠”“树”“字”作为关键词,按照6条主线路,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以“河”为主线路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7月4日至5日,以“黄河”为实践主题的“黄河梦”青年先锋队师生成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先后来到黄河小浪底、郑州黄河博物馆、郑州黄河文化公园进行实地学习与调研,采取“走、访、拍、讲、写”等形式,通过参观学习黄河文化,调研黄河地域风貌,记录黄河各段发展变化,学习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时重要讲话精神与内涵,撰写实践活动收获感悟、总结报告,思考黄河生态环保及高质量发展问题。

  恰逢小浪底水库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队员们在孟津黄河小浪底岸边观看了大坝调沙的壮观情景,了解了调水调沙的意义与重要性,并对附近居民进行了有关小浪底水文化的问卷调查。队员们还了解到,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通过近距离地体会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壮观伟岸,激发了实践队员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民族精神及民族自豪感。

  在黄河博物馆,队员们认真观看了六个展区,对黄河自然概况、黄河文化、历代治河事迹、新时期治河新理念与实践进行了了解、学习。一张张照片、一件件文献、一个个雕塑、碑刻都让人记忆深刻,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回望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5日下午,师生们来到了黄河文化公园,站在黄河岸边,师生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黄河承载着千年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黄河故事所蕴含的精神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探寻和传承。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参观学习、专题讲座和小组研讨等形式,在学习思考中深化认识,在交流研讨中凝聚奋进合力。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屈、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性格。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充分认识到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这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守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青春篇章。

  以“渠”为主线路

商丘师范学院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7月4日至7日,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红旗渠分队赴红旗渠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路线,分别到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青年洞实地参观学习,切身感受了30万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铲、一双手,建成人工天河的精神魅力,深刻体悟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

今天,来看河南这6所高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四)

  随后,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文涛的带领下,队员们赴任村镇桑耳庄村进行了人物访谈。当地老人娓娓道来当年修渠时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修渠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诉说着这条来之不易的“幸福河”建成后给林县老百姓带来的生产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言真意切的话语流露着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对奋斗换来幸福生活的珍惜。

  行走中原大地,感受时代巨变,感悟思想伟力,坚定责任担当。本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让商丘师范学院红旗渠分队的每一位队员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绝不是一句口号,也更加坚定了队员们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队员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更是一次提振精神的红色之旅,未来将在各自的岗位上弘扬好、传承好红旗渠精神。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行走中原大地,感受时代巨变、坚定责任担当,7月10日至13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渠心之光”实践分队全体成员到林州市红旗渠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地感悟红旗渠创业奋斗史,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

  “渠心之光”实践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先后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青年洞开展研学,通过参观学习、调查研究、实地走访、交流感悟等方式,深度品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感受“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红旗渠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了初心的地方。实践队员们在红旗渠纪念馆零距离感受林州人民不畏艰难、敢较天地的伟大气魄。那段战天斗地的艰难岁月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环境也不是绝对不可征服的。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在千回百转中寻出路,在千难万险中向前进,用持之以恒的奋斗和全力以赴的拼搏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创造人间奇迹。

  红旗渠分水闸,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分水枢纽工程。58年前,人们在这里欢庆渠成;58年后的今天,队员们在这里交流学习体会。品味“中华儿女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感受共产党人敢为人先、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和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壮举,不仅铸就了伟大奇迹,更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不仅仅是渠,更是一面战天斗地的旗帜,它流的是一种精神,是真真实实的“精神渠”。

  太行绝壁之上的青年洞,是红旗渠开凿建设中最为艰苦的地段。队员们被林州人民这种敢于想、敢于创、敢于干、敢于战胜困难意志与精神所感动。面对前辈的壮举,队员们反复思考,“既然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还能够干成那样的事情,那么在今天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实践团队指导教师申菲勉励所有队员,“今日之中国,正处于迈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在这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青年人越是要敢想、敢冲、敢干,要有‘一股子劲’‘一股子气’,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彰显当代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队员们通过参观学习,深刻地感受到了修渠的不易。今天我们在这里回望红旗渠、品读红旗渠、深悟红旗渠,就是要从中探寻和汲取未来前进道路上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为了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核,渠心之光实践分队特意来到了红旗渠畔的庙荒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红旗渠精神宣讲、实地调研等研学实践生活。

队员们在庙荒村开展志愿服务

队员们为村民们进行理论宣讲

队员们跟老一辈人聊天、调研

  通过实地调研,与老一辈的人交流寻访,队员们对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庙荒村党支部书记郁林英也为队员们讲述了庙荒村发展的故事。

  实践队员们听了郁林英书记的讲解,深有感触。庙荒村的故事,就是另一个红旗渠的故事。“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出发点,也是郁林英发展庙荒村的出发点。如果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条件放在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是否还能够再修一条红旗渠?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深深思考,并用实际行动去书写答案。通过对郁林英书记的访谈,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经历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才能实现民族自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也可以归结为“奋斗”这两个字,这也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所在。

  通过两天的学习实践,队员们感悟良多。他们纷纷表示,这次来到林州,上了一堂再现历史的思政课,充分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也充分证明了红旗渠精神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生动体现的永恒价值和不朽魅力。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渠心之光”队员们在实践中研学红旗渠精神、寻访庙荒村村民、拍摄珍贵资料、交流学习心得、撰写实践感悟,充分发掘、宣传、运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引导师生进一步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的重大时代价值,更加自觉地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

  作为新时代青年,实践队员们将发挥“敢于战天斗地”的精气神,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俯仰之间,日月如流,时代变迁,精神永驻。习近平总书记在红旗渠青年洞前,用殷殷话语指引着青年一代成长,他表示,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红旗渠精神,是激励青年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财富

  “千难万险何所惧,誓牵龙王进山村。”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崇山峻岭中创造奇迹,凿出一条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300名青年突击队成员,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打通咽喉工程的青年洞,将红旗渠渠线延伸了616米。

  “高山无言,渠水有声”,每一寸渠道、每一个涵洞、每一个渡槽、每一座桥梁都流露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民的精神撼天动地,那份气壮山河的精神动力,在时间见证下丰盈着我们的内心,在我们见证林县人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不屈不挠意志的同时,更将这段克服自然险阻,追求美好生活的奋进征程铭记于心。

  红旗渠精神,是激励青年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火炬

  “万众一心,成城断金。”创造人间奇迹的红旗渠,至今还流传着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们的动人故事——

  32岁的县委书记杨贵、27岁的工程技术骨干吴祖太、31岁的除险英雄任羊成、13岁上山修渠劳模张买江…...在那个年代,他们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甚至流血牺牲才铸就了红旗渠的伟岸。

  就在前几日,这个被人们亲切称为“飞虎神鹰”的任羊成也已经离开我们,但他战斗在“凌空除险第一线”的事迹却让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冲上悬崖排险,多少次的九死一生,他的腰间勒出的血痕久而久之磨成老茧,就像一条缠在腰间的“带子”,触目惊心。曾经有人问他:“当年,你们除险的时候不害怕吗?”他说:“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诸如此类的动人故事,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多到数不胜数,十年修渠,参与修渠的32万人中,有80%是青年人,无论是被大家铭记于心的英雄,还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者,是他们毫无怨言,默默无闻为红旗渠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血汗。也正是因为他们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气概,才成就了这份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一代青年人的坚守,更是一代代青年人的传承

  20世纪80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林县的能工巧匠凭着自己精湛的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林州的建筑品牌在全国声名鹊起。90年代,他们带着先进的理念、资金和项目返乡再创业,成就了“十万大军富太行”的佳话。让人欣慰的是,红旗渠精神世代传承,不仅流淌在林县人的血液里,更浇灌在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头。

  回望那万仞之中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无数英雄铸造了红旗渠精神,今后会有更多青年,以红旗渠精神为“火炬”行以致远。

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

  7月1日至2日,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以红旗渠为主线路的“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通过行走中原大地,感受时代巨变、坚定责任担当,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在知行合一中不断提高立德树人实效。

  忆峥嵘岁月 悟初心使命——红旗渠纪念馆

  7月1日,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了红旗渠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沙盘模型、一幕幕历史长卷映入眼帘,在场学员们都被林县人“越是艰苦越向前,敢叫山河重安排”的奋斗精神所震撼,为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所折服。

  重温修渠史 再燃修渠情——红旗渠报告厅

  随后,队员们一同来到了红旗渠报告厅,聆听了红旗渠灌区管理处副处长、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周锐常《从红旗渠到中国梦——中国梦视域下的红旗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的专题讲座。

  讲座过后,队员们观看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纪录片,回顾当年林县人修建红旗渠的艰辛与不易。学习过后,队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纷纷表示要时刻用红旗渠精神激励自己,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望穿山渠水 叹精神伟力——红旗渠分水闸

  位于红旗渠纪念馆附近的分水闸既是总干渠的终点,又是灌溉了林州超过50万亩土地的各支干渠的起点,是红旗渠伟大工程的集中体现。

  队员们实地观摩了红旗渠分水闸,这里凝聚着林县人民的红旗渠情结,也是新中国人民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精神象征,望着穿山而过、川流不息的红旗渠水,切身感受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的豪迈,愈发钦佩林县人民仅靠一锤一钎一双手,在悬崖绝壁间凿山、建渠、引水的英雄壮举,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的道理,激发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顽强斗志。

  重走修渠路 传承奋斗魂——红飘带 青年洞

  青年洞是整个红旗渠的咽喉工程,300多名青年毅然领命人工开凿,苦战17个月,终于凿通了长616米、宽6米、高5米的山洞,为表彰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故取名“青年洞”。

  7月2日,队员们看着脚底渠中缓缓流淌的漳河水,望着渠的一侧壁立千仞的奇峰异石,沿着渠岸一路前行,穿行于陡峭的悬崖绝壁之间,穿越351米“红飘带”,跨过298个台阶,徒步攀越4000米的水长城,奔赴红旗渠总干渠咽喉工程——青年洞。渠水长流,精神永存,青年洞作为红旗渠最艰险的一段,承载了太多历史、血泪与汗水,队员们实地见证了红旗渠工程的伟大,感触良多,思绪不已。

  到达青年洞后,全体队员在庄严的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铿锵有力,庄严承诺掷地有声,激励着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今天的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以艰苦奋斗的志气、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以“树”为主线路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于7月5日组织开展“牢记嘱托践使命 行走中原看巨变”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101名专兼职辅导员组成兰考分队前往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焦裕禄纪念园、焦桐树下实地感悟兰考的新时代巨变。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队员们祭拜了焦裕禄烈士,随后在焦裕禄纪念园,进行了现场参观教学,一段段视频、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生动展现了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一生。焦裕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听到焦裕禄强忍病痛坚持工作时,队员们纷纷热泪盈眶,驻足良久。

  在焦裕禄同志栽种的焦桐树下,专职辅导员朱臣臣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兼职辅导员们,分别进行了微党课的宣讲。

  通过以“树”为主线的实地教育走访活动和切实感悟,专兼职辅导员们深切感受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厚植人民情怀,使学生们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

  下一步,学校将围绕活动主题和要求,从“学、讲、研、做”层面,采用主题宣讲、经典诵读、学习感悟、知识竞赛、红歌传唱、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师生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

  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足迹,牢记嘱托学思想,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激发勇毅前行动力,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