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结果的通知

教办资保〔2023〕114号

2023-04-06 11:1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中小学校:

  为推动“数字河南”建设和我省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信息化发展体系,健全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机制,开展数字化循证决策,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实施方案(试行)》(教电教函〔2021〕758号)精神,我厅于2022年开展实施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工作,现将测评结果通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测评由河南省教育厅统筹指导,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组织实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采取线上测评方式,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应用、信息伦理和安全以及专业发展五个维度对各地中小学专任教师信息素养进行测评。

  测评结果显示,参与测评教师916,922名,其中5.8%的教师成绩为A等、75.03%为B等、18.17%为C等。信息素养各维度测评结果得分详情见附件1,各地区得分情况见附件2。《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测评报告(电子版)》由各地组织分发至教师个人。《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报告》详解版另行发布。

  二、积极成效

  本次测评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既保障了本次测评工作有序开展,又为下步工作积累了有益经验,奠定了扎实工作基础。

  一是各地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各地对教师信息素养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有充分认识,工作开展积极性高。对测评的问题诊断价值认识到位,正向引导教师客观作答,保证本次测评取得了客观公正有效的结果。

  二是领导组织扎实,保障有力。各地提前制定本地测评工作实施方案,扎实落实测评工作联络人制度,认真负责开展前期各地基础信息统计及核对工作,及时高效组织本地教师参加测评,有力保障了整体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部门协同作战,优势互补。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电教、师训等部门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密切配合,组织得当,确保了本次测评工作顺利开展。

  四是数据精准画像,技术赋能。本次测评运用网络平台在线测评,短时间内有序完成全省91.7万余名中小学专任教师测评工作。大数据画像既反映出各地教师信息素养的总体水平和面貌,也对教师个人信息素养做出多维精准刻画。技术赋能作用凸显。

  三、问题诊断

  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工作以大数据画像为手段,以发现诊断问题、改进提升工作为目的。本次测评结果反映出以下问题:

  一是信息素养各维度发展不平衡。我省教师在信息意识维度(82.28分)表现优秀,信息伦理与安全(78.31分)维度表现良好,而信息知识与技能(65.40分)、信息应用(68.81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67.05分)等维度表现一般。部分教师对于常见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不够熟练,对于信息的获取与甄别、素材的加工与处理以及基于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缺乏,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知识促进专业发展方面短板突出。

  二是区域信息素养发展水平不均衡。一是城乡、校际间教师信息素养水平存在差距。城市学校教师在五大维度上的得分均依次高于县镇和农村学校教师。二是地市间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水平不均。郑州、洛阳、焦作、许昌、三门峡总体排名居于前列,济源、新乡、平顶山、濮阳、安阳分别在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应用、信息伦理与安全、信息意识和专业发展等单个维度排名进入前五。而东南部地区部分地市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有相对较大提升空间。

  三是学科间信息素养发展水平不均衡。理综(74.09分)、文综(73.19分)和英语(73.14分)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得分较高,均高于平均分(71.41分)。语文(70.84分)和数学(70.53分)学科教师其次,接近平均分。艺体(70.05分)和其他类(68.91分)教师整体得分略低。反映出不同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之间有所差异,存在不均衡。

  四是教师教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矛盾突出。我省教师信息意识表现优秀,包括有高度意愿主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模式(83.08分),勇于面对与积极克服信息化教学中的困难(90.01分)等。但在表征实践的三个维度表现薄弱,不能很好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基于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策略(50.57分),不能很好通过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知识促进专业发展(44.38分)、利用信息技术辐射专业影响力(60.98分)等,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真正融合。反映出意愿强烈与能力不足之间的突出矛盾。

  此外,测评数据结果还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学历等不同群体教师间信息素养的差异呈现一定规律性特征(详细分析另见《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报告》),也为后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下步教师信息素养针对性提升及信息化工作改进提供了数字化循证决策依据。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及要求

  各地要以本次测评为契机,认真研究分析测评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制定针对性整改策略,增强补弱,推动教师信息素养切实提升。

  (一)强化测评数据分析应用,赋能本地教育治理

  各地要以本次测评生成的本地化数据资源为重要教育资产,继续深挖数据价值。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组织有关力量,开展本地化、个性化数据价值挖掘分析,产出优质成果,让数据价值充分为己所用,服务工作大局。相关成果及时向省测评工作组报备。

  (二)强化薄弱环节问题整改,促进持续均衡发展

  各地要依据测评结果,对标教育数字化转型,强化问题意识,加强薄弱区域、薄弱学校、薄弱环节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资金及基础设施支持、活动推动、素养提升行动等,缩小区域、学校、学科间硬件、软件、能力和素养差距,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教师信息素养均衡发展。

  (三)强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目标靶向精准提升

  构建“测-评-培-测”螺旋上升闭环培训模式,逐步形成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有效机制、长效机制。将测评结果充分应用到国培、省培及自主设计的各类相关培训项目,针对性制订、优化本地培训计划和课程,精准施策、靶向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四)强化测评工作评价导向,以评促学以评促优

  各地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测评的科学评价和问题诊断功能,正向引导教师素养发展。通过技术赋能、标准引领、精准诊断、正向激励,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用、以评促优,有力促进我省教师信息素养和数字赋能的教师评价工作健康发展。


  附件:1.2022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总体得分情况

  2.2022年度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测评各地得分情况及对比

2023年4月3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