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做好全国试点 打造校外培训治理郑州模式

2023-02-10 15:59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郑州市是9个国家级“双减”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一年的努力,全市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发挥了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一、高位统筹,构建“四个体系”


  构建高位推进、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的组织体系。组建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专班,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和重点任务单位“周例会”制度,组建校外治理工作机构17个。


  构建主体明确、边界清晰、破立结合的政策体系。出台“双减”主方案和校内校外两个子方案,围绕规范校外培训方面出台指导性文件75份,联合民政、市场监管、科技、网信等部门,共同构建“1+2+N”的政策体系。


  构建责任明确、统一指挥、全面覆盖的监督体系。将“双减”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和督办内容、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系统开展专项督政、视导督查、常态督学工作;成立以市纪委书记为组长的“双减”监督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16”监督体系。


  构建线上线下、内外结合、纵横贯通的宣传体系。及时发布、报道、解读“双减”政策、工作做法,编发“双减”简报(快报)214余期,组织区县(市)教育局局长走进新闻直播间解惑答疑,真正做到“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络有推广、纸媒有报道”。


  二、压茬推进,严把校外治理“四个环节”


  严把摸排审查环节。坚持市级统筹、属地主责、教育牵头、部门联动,全面摸排,逐一登记造册,逐个逐项审查,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严把分类管理环节。郑州市教育局与科技、文旅、体育等部门召开20余次座谈会,沟通协调、统筹推进分类管理工作,1682家校外培训机构(含“学转非”)已全面分类移交给体育、科技、文广旅部门。


  严把日常监督环节。开展党建“三联三创”活动,一对一、点对点指派党建指导员108名;建立培训材料审核和分类鉴定机制,成立学科类鉴别专家委员会,组建鉴别专家库;开创性提出“区县包乡镇、乡镇包社区、社区包小区、小区包楼长”四级包保制,构建部门协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网格化监督体系等。


  严把风险防范环节。坚持底线思维,“开口子、减存量、明底线”,积极协调督促培训机构清偿薪资1093.7万元、依法退费1.81亿元。同时,郑州市政法、教育、公安、市场监管、信访等部门对存有风险隐患的培训机构实施约谈制度,有效杜绝风险隐患问题二次爆发。


  三、立规明责,确保校培规范“三个依法”


  依法设计,确保“调转”工作有序有效。“依法赋能”,积极协调对接市、县两级编制部门依法赋予科技、文广旅、体育部门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和审批职能,确保移交接收、后续管理合法有据;“绿色通道”,郑州市教育、市场监管、民政部门优化注销程序,开辟简易注销登记“绿色通道”,简易审核程序,非学科类由注销移交改为变更移交,保证重新审核登记的稳妥性;“同审联批”,创新“合署办公”,教育、科技、文广旅、体育四部门统一移交,同步审验;创新“旧证新用”,做到“一站服务,只跑一次”,保证分类审核交接的便捷性;“分期分批”,科学安排工作周期,严格三个时间节点,先非营审核、再“营转非”和终止办学同步推动、后集中非学移交,保证校外规范治理的有序性。


  依法监管,杜绝培训费用“长腿跑路”。出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含高中阶段);日常预收费监管采取银行托管和风险储备金“双保险”模式,学科类培训机构风险储备金达到4810万元;市县设立专项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严格规范合同票据使用。


  依法整治,严打“地下”隐形变异行为。大力推动综合执法,配齐配足教育执法人员,开展涉校外教育培训行政执法培训会,将科技、文广旅、体育、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纳入执法队伍,实施“单查联动处置”或“联检综合执法”,以被动接、主动查、动员群众三种监督方式确保隐形变异培训无所遁形,对违规培训行为依法打击。


(郑州市教育局 供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