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扎实巩固 重点提高 力促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尉氏县深入贯彻《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豫教基〔2021〕178号)文件精神,以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任务,大力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缩小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校优质均衡迈进,保障适龄儿童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县委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决策,明确提出“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巩固,重点提高,推动全县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目标,全县义务教育发展再启新征程。
政府主导,优先发展。县委政府始终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优先安排部署教育发展工作和教育建设项目,在县级财政相对吃紧的情况下,坚持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预算与支付。积极合理规划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及重要建设项目。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分批次撤并农村教学点30多所,促使农村乡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依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权益,不断完善《尉氏县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办法》和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残疾儿童入学保障举措。细化乡镇政府及村委会(街道办)在学龄人口入学保学工作中的责任义务,严防严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流失。建立实行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均衡发展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诸如教育用地所有权认定、新增教育用地审批等等,主动履行发挥政府重视、主导、支持教育职责职能,有力保障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协调畅通。
突出重点,力求突破。围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善、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扩充等重大教育工程。2015-2021年累计投入4.6亿,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持续巩固提高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城镇义务教育资源扩增。2015年以来,累计投资1.1亿,新建、改扩建农村公办寄宿制小学22所,新增小学阶段寄宿学生6100人;投资2.6亿,完成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31个,新增校舍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2000个。巨大的教育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带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实力发生重大变化,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水平普遍迈上新的台阶。着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新购计算机4400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000套,并完成县级平台建设,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班班通”,中小学校宽带网路接入率100%。教育现代化气息逐渐弥散于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园。
完善机制,强化师资。完善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着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补充。2015年以来,通过公开招聘,全县累计补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670人,全部充实到了农村学校教学一线。构建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机制,突出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建设,专注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以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为基础,针对性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队伍建设”、“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系统工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高教师学习频次,增加教师学习时间,全面提高教师培训、培养、建设质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以“师德标兵”、”青年新秀”、“十佳班主任”、“最美教师”等评比评选活动为载体,树立榜样,强化诱因,充分激发广大教师自我加压、主动成长自觉性和能动性。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质提升和教育科研能力水平提高,强化教师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掌握与应用,力促学校新增现代教育资源不断转化为提质增效新动能。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引导,促进教师不断在实际的教学教研实践中迅速提高、加快成长。高标准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推选方式,先后将20多名年富力强、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同志推送到乡镇中心校、初中学校校长副校长领导岗位,树立教育正气,生发教育及学校发展朝气。落实政策,切实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发挥农村教师工资补贴及城镇教师延时服务补助作用,助力提高教师工作幸福感,激发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坚守核心,聚焦质量。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突出德育实效。结合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实践,强推学校师德师风转变。立足学校育人工作实践,强化中小学生理想信念启蒙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及心理健康等教育,注重学生品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实实在在为发展素质教育奠基。县教体局德育室常态化监测指导学校日常德育工作开展情况,实行动态积分制度,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落实开齐开足课程向全面提高课程开设质量转变,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目标,强化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设质量管理。坚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综合评价,仿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式,实施义务教育学校过程质量检测,联系学校课程管理实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行综合量化,引导学校和教师淡化义务教育课程主次之分,自觉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劳动等教育,科学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校内部管理精细化。对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细化完善学校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学校过程管理督导监测及日常办学行为规范,探索构建现代学校管理机制体系。组织开展了“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标准化管理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特色办学先进单位”、“平安校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正面引导义务教育学校走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道路。积极主动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方法途径,加强“双减”及“五项管理”政策落地生根创新实践,全面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
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加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探索实践,推动城乡学校协同发展。政策引领促成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结对发展,以强带弱,团结互助,协同实现农村地区弱势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深化学区制管理改革,密切区域内学校之间联系,凝聚发展力量,形成发展合力,落实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增加高质量发展面积和体积。积极探索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评价改革。用发展的理念看待发展、评价发展、推动发展。不断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机制体系,注重过程监测评价,切实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作用,促进学校积极办学,规范办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