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尚真求美 启智新德

发布时间: 2022-12-27 15:29【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4月25日),由著名爱国女杰刘青霞捐资筹办,知名学者李鸿筹任校长,名曰: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1912年改名为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小,后又改为河南省立第一女师附小。抗日时期迁至内乡县夏馆寨,战后返开封。1949年春更名为开封师范附小,1951年10 月改名河南省实验小学。1972 年改名开封地区红卫小学,1984 年6月更名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至今,已有114年校史,是开封市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小学。现有中、东、西、祥符、一体化五个校区。百余年来,学校秉承“做真人、习真知、说真话”的“真教育”办学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教育风尚,让“尚真”“求美”的追求在校园里根深叶茂。

  管理机制高度共通共融

  各校区围绕 “说真话·做实事”的管理文化,一脉相承,共通共融。 精细化管理,公平、公正,民主与集中并重,形成了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管理风格。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岗位责任制”的“四制”管理体系,形成了涵盖26项行政制度、13项德育制度、41项教学制度和35项后勤制度的完整统一的管理制度体系。

  学校目前有总校长1名,负责学校的全面领导,侧重于引领与创新;分校区各有1名执行校长,负责本校区的全面工作,作为校区的“当家”校长,保障校区在集团的统领下独立运转;学校还设置了德育、教学、师训、行政等主管校长,统一管理5个校区的相关工作,保障各校区之间共通共融,和谐有序发展。通过这样的管理机制,理清了集团与校区之间的关系,各有分工,又有协作,保障了集团发展的步调一致。

  课程教学文化“经”“纬”交织

  学校通过融入国家课程体系和自设特色课程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经”“纬”交织,形成独具特色的尚真课程体系。打造以百溪园、百家园、百趣园、百卉园为经线,以德课程、智课程、技课程、美课程为纬线,四经四维、多层次、多角度的多维四园课程体系,努力培养知行合一的好少年。

  在学校顶层设计下,各校区依托周边资源、教师结构和学生学情,开发出各具校区特色的课程。如:西校区利用周边环境优势,开发了场馆课程;中校区利用身处商业圈中心的优势,开发了商场课程;东校区距离刘青霞故居和刘少奇纪念馆近,开发了红色研学课程;祥符校区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设百园种植课程。集团文化与校区文化相互滋养,让“母体”中的元素得以继承,让校区文化创新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和而不同,蓬勃生长。

  多元精准评价涵养品格

  学校先后形成了德、智、技、美、知行合一好少年、明智之师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对师生精准评价,促进师生成长,实施生态教育。

  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通过研究集团化办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学校在“点”上进行突破,组建专业发展群,鼓励“专业发展群”中的教师自己组建更小的“团队”,通过小“团队”一起“支持研究”,不断生发出新的力量,打造教师发展SCCTD群落。一位校区二年级语文教师,既是校区语文组专业发展群中的一员,又是集团下整个二年级语文学科大组专业发展群中的一员,同时也能是校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群中的一员。让智慧在发展群中相互激荡,让专业发展的机会覆盖到每一位教师,让集团的群体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我们拥有越来越繁茂的智力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后花园。

  在统一的评价体系下,注重校区差异,突出效能,评价助力发展。在标准化评价之外,构建尊重客观差异的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注重校区自身的比较评价。通过营造和谐的评价氛围,激发集团内各校区纵向找差距、横向看进步,突出办学效能。

  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勇争一流,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将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奋力开启新时代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