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西工区:推动优质均衡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强市必先强教、兴市必先兴才”。近年来,西工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重要战略,按照洛阳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通过优化城乡布局、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发展“智慧教育”、集团化办学等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名单,我省6地入选,其中,西工区入选该名单,洛阳唯一。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迈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意义重大而深远。西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以优质均衡为核心,坚持高标准推动,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形成规模适度、城乡均衡、公平共享的教育发展格局。五年来,先后投入5亿元,完成23所学校、9所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新增校舍1.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200余个,26所中小学校园文化提档升级。涧东路中学等学校即将建成投用,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区域教育教学改革、家校合作共育、“零择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工作,均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等120余项荣誉称号,全国近4万名教育工作者先后到西工交流学习,教育事业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一流教育品牌已初步彰显。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水平构建“组团发展”模式,打造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实现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教育资源、考核评价四个“一体化”;推进集团化办学,成立六大教育集团,以“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管理模式助力学校快速发展。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师资薄弱学校流动,建立教育家办学、专业立身导向。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书记“一肩挑”“副校级校聘区评”和机关二级机构下沉基层,进一步激发教育管理活力。深挖“智慧教育”内涵,与北师大合作,建设京师云平台,数智赋能教育,精准个性发展,全力打造智学西工品牌。聚焦“双减”,优化课后服务模式,推进“官方带娃”,营养师进校园、进家庭,建立课后服务“4+1”模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遵循“一切认知源于感觉”的教学原则,采用项目式、问题式学习方式,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西工区教学改革成果连续两届获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多项指标名列前茅,超过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优化全面育人机制,聚力教育优质均衡聚焦教育优质均衡,优化全面育人机制,西工区已经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特色发展之路。创新“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推进思政一体化改革,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和非笔试评估,相继研发25个特色学科课程和6类特色非学科课程。组建800余个社团,打造全覆盖社团体系,2.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其中。全区学校均建立劳动实践基地、劳动教室。开展研学旅行,围绕生态、劳动体验等七大主题规划10条区域性精品研学线路。创新发展机制,实施“名校名园名师”培育计划,设置1000万元专项资金,培养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带头人。连续十年推动校长周研修,推进教育博士、全国名师进西工,教研培一体化培育“四有”好教师。三年来,先后培育国家级名校长2人,省级名校长4人,中原名师1人,省市特级教师、名师、骨干教师150余人。
推进教育深度融合助力教育美好未来西工区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回应公平教育,重视特殊群体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融合教育。西工区第二实验小学自闭症实验班从2014年9月办学招生,尊重个体差异,针对功能性较高的自闭症儿童,进行融合教育,功能性较低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根据学生实际心理年龄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沙盘和心理疏导,为学生开展融合打好基础。针对疫情防控、安全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教育方法、策略等方面对家长进行培训,同时也对家长开展心理建设和疏导,让家长正确面对现实,接纳包容孩子,做孩子坚定的支持客体。学生每周的在校情况,教师都会通过照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反馈给家长本人,及时进行专业的家庭康复指导,真正落实“一生一案”,家校协同学生共同成长。坚持教育公平,稳步推进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政策,2021年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社会认可度超过98%。实施民生实事工程,目前,校园饮水质量提升工程覆盖率100%,寄宿制学校热水淋浴工程覆盖率100%,学校老旧厕所整体改造工程覆盖率达100%。关心随迁子女,随迁子女公办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100%。提升教育融合度,全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实施家校共育,注重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家长培训、家长读书俱乐部、亲子共读、书香家庭建设等活动,率先实现区域家长培训全覆盖。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家长委员会等制度,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本位职责,把家长从“教育看客”变成“编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