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辉市:走优质均衡之路 筑幸福教育之城

发布时间: 2022-12-24 17:13【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近年来,卫辉市着力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积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力促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21年,卫辉市遭受重大洪灾影响,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拨付1.23亿元用于受灾学校的修缮或重建。2022年,积极落实《卫辉市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方案》,推进563个灾后重建项目如期竣工。第八中学、第十中学、实验中学、实验小学新教学楼拔地而起;多渠道争取爱心企业资金进行校舍修缮和操场提升改造。第七中学、实验小学、上乐村第二中学、顿坊店乡前稻香小学、汲水镇劳动路小学等学校的运动场地焕然一新。

  全面提升教师队伍质效。2021年补充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150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257名;2022年招聘特岗教师300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450名。教师编制满编运行。采取校际协作、区域内交流、城乡交流三种模式,全市共交流教师228名,其中骨干教师83人,占交流教师总数的36.4%,有效地发挥城镇学校、强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带动城乡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实质提升。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推进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21年改扩建、新建寄宿制学校8所。其中李源屯完全小学、庞寨完全小学、孙杏村小学等7所迁建寄宿制学校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

  信息化缔造教育新生态。2019年,投资近2900万的信息化专项资金,改善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使全市139间录播教室实现同步教学,确保教育网络接入率、覆盖率达到100%。2022年9月,投资建设的27间教学点远程接收教室建设项目全部投入使用。市实验中学、第一完全小学创客教室投入使用,人工智能课程、编程教育课程在城镇学校普及。全市三所中小学通过河南省数字校园标杆校验收。

  规范办学保障教育公平。坚持依法办学,严格执行教育政策,逐步化解“大班额”和择校现象。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贫困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内涵建设助力学校发展。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引导中小学校特色办学、品质立校。不断丰富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锤炼一批优秀教师和干部。通过标杆学校和教师的示范、引领、推动作用,让内涵建设项目能够以点带面、辐射整体、激活全局,进而彰显卫辉教育内涵建设优质均衡发展的魅力。

  巩固提升教育发展成果。坚持每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排查,对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及时劝返,目前无辍学学生。全面落实教育帮扶资助政策,2022年春季学期共资助学前、义教、高中、中职等各学段学生13097人次、706.35万元,实现教育资助“不落一人”。

  高位推动优质均衡创建。高标准做好教育顶层设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城东、柳庄乡边段庄、安都乡马胡洞等3所小学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新一中初中部已经正常投入使用。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和装备标准化建设。预算投资481.1万元能力提升操场项目正在施工,600万电脑设备已完成招标程序,即将配备到位;投资1600万图书、智慧黑板、实验设备等教育装备预计9月底配备到位。

  组建专班精准服务创建。成立高规格的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紧盯测评项目和标准,拉高标杆,挂图作战,暑假期间到全市123所学校实地核查,掌握实际差额,汇总数据,按照各学校实际差额制定可行的计划,逐项完善、逐件落实,每周以周报的形式在线填写均衡进度,做到缺什么就补什么、弱什么就强什么,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确保软件指标和硬件指标“双提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保障一切创建需要的资源,心思向创建聚焦、精力向创建集中、力量向创建倾斜,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