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嘉县教育体育局:精准施策强提升 共享发展促公平

发布时间: 2022-12-24 16:59【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获嘉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0所,其中,小学93所,初中2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5.6万余人,在编教职工3234人。2017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认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优先发展,统筹协调编办、人社、财政、发改、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形成合力,教体局破难题、补短板、抓规范、提质量,开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

  坚持“三个优先” 促进办学条件提升

  坚持规划优先。县政府出台《获嘉县教育体育设施专项规划》《获嘉县城区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管理办法》《获嘉县城区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优先规划学校建设,优先保障教育用地。2018年以来,投入资金约2.3亿元,新建、改扩建53个项目,建设面积约12万平方米,增加学位6510个。其中城区投入资金约1.1亿元,新建、迁建学校4所(育才小学、文圣路小学、凯旋路小学西校区、一初中西校区),建设面积3.3万平方米,坚持投入优先。优先增加教育投入。2018-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义务教育投入总计15.93亿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坚持资源配置优先。2018年以来投资5000余万元,用于教学仪器、计算机、体音美器材、图书的购置。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攻坚行动,投资500万元建立获嘉县教育城域网,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组建51个“紧密型”“联盟型”集团化学校,盘活全县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

  落实“三个载体” 促进师资队伍发展

  以“补充交流”为载体。近五年来,坚持广纳贤、满运行,持续加大招聘力度,通过特岗、地方招聘、回乡从教、重点院校专项招聘等方式补充教师1374名,实行农村任教服务期制,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以“培训提升”为载体。以研修促成长,立足县域名师资源,有效利用国家、省市教育平台,先后投入650余万元,培训近1万人次,充分发挥2个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3个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强练内功,提升素养,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助推骨干教师向专家型名师提升。以“保障激励”为载体。实施农村教师公租房、周转房等建设工程,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2015年以来持续开展“感动同盟教坛系列”评选活动,2020年开设“县长教育质量奖”,2022年首次开展“年度教师”评选,奖励表现突出的学校、校长和教师,共计发放奖金222.5万元,教师干事创业热情日益高涨。近五年来,我县岳喜红老师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新乡市年度教师;王清香老师荣获新乡市年度教师、入选“新乡市师德先进群体”“2022年河南省最美教师”;李杰老师家庭入围“河南省首批教育世家”。

  健全“三个保障” 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健全随迁子女入学保障。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办法》等相关文件,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近年来共安排500余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保障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的“三位一体”网络,广大教职工积极结对帮扶留守儿童3000多个。精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三查一防”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切实做到教育资助全覆盖、无遗漏。建立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保障体系。成立“获嘉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和获嘉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投资60万元建设6个普通学校资源教室,保障三类残疾儿童“能入尽入,共育共学”。我县特殊教育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校,特殊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实施“三项工程” 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实施“双减”一号工程。开展“大讨论”转思想、凝共识,以小切口、抓重点、下硬功、实施“八个一”行动,实现“双减”监测平台100%达标。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三融合作业模式,创新推广“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社团,社团类型达900余个,课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获嘉县凯旋路小学被评为“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我县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股,强化日常监管,71所学科类培训机构34所注销,37所转型,全面守护“双减”减负成果。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工程。围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开展“管理提升成效学校”“新优质学校”“优秀管理学校”三级提升,争创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我县4所学校荣获河南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示范校、特色校称号;4所学校表彰为新乡市新优质学校。实施特色内涵发展工程。承担新乡市教育局教育领域思政课改革项目,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我县建立“河南师范大学思政建设教研基地”。县领导、县直单位和乡镇等领导讲课1200余节,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培根铸魂启心智,“五育”并举育新人。创建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5所,省级武术特色学校2所、体育训练基地1个,河南省一校一品特色校2所,河南省劳动教育特色校5所。乒乓球、罗汉拳、太极拳、木版画、剪纸、葫芦丝等多个项目在全县中小学积极推广,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良好格局,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