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打造“四个课堂”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实见效

2022-12-12 16:44 【浏览字号: 来源:教育厅新闻办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积极打造党课课堂、思政课堂、网络课堂、实践课堂“四个课堂”,持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利用党课课堂,领导干部带头学。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学校组织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领导干部大会,传达学习全省、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精神,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安排部署全校学习宣传工作,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10月17日,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秦保强到校以《用心感悟“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努力践行“强国有我 不负青春”》为题给师生讲授辅导课,生动再现习近平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根植人民的成长经历和治国理政理念的形成过程,深刻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思想伟力和大道至理,引发师生的共鸣。11月15日,学校党委书记以《高举伟大旗帜,谱写崭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为全校师生上辅导课。学校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也在分管工作部门、各院系书记也在所在支部分别讲专题党课,并结合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针对性学习宣传。同时,学校党校、团校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学习班,通过集体学习、专家辅导、专题党课等形式组织党员师生、团员青年学习,并要求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学以致用,将学习激发出来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到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融入到学校“双高工程”建设项目和职业本科发展规划中,奋力实现部门和学校工作跨越式发展。


  利用思政课堂,师生系统深入学。作为漯河市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研究中心牵头单位,学校党委把思政工作作为学校第一责任,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学校第一学院,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第一课堂,按照“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方法”的“三统一”集体备课模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理解好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注意融入内容的自洽性、融入方式的灵活性,宣传阐释讲解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好、理解好、掌握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实施“以案例为导引、以问题为核心”的问题式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化教学,打造有“问题”的思政课堂,为学生配发《思政课堂记录本》,通过对征集问题的梳理和学生思想状况调研,把每个学习专题都设计成有趣的理论问题,再通过学生讨论、教师问题解析完成教学目标,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在“思政课程”基础上,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构建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共融共通的“大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思政课重引领并要触及灵魂,通识课重人文教育并要根植信念,专业课重技能并要播撒信仰,所有课程同向同行、共同担当、协同育人。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主渠道,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


  利用网络课堂,专家学者辅导学。充分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开辟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栏目,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师生高度关注的问题,开展网络研讨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召开社科专家、思政课教师参加的网络平台系列理论研讨会,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系统深入开展重大理论问题、重大实践问题、重大社会思潮等研究交流,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文章。设置“思政先锋”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平台,创建掌上课堂,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网络教育体系,用“微互联”成就“大学习”“大思政”。


  利用实践课堂,知行合一沉浸学。发挥学校校报、橱窗、板报、广播站、党建文化长廊等平台优势,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专栏,刊发师生热议党的二十大心得体会,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有声势、有深度、有广度的宣传报道。精心打造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践行青年责任为主题的大学生知行团等拓展性教学平台,组建由知行团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组成的思政轻骑兵,深入街道社区,走进行业企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新思想、新理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实践教学,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把思政课堂开在小商桥抗金英雄杨再兴陵园、南街村、漯河市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学院等多处纪念场馆和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学习、实地访谈,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批示指示精神在河南生动实践的丰富成果,讲好河南故事、讲好漯河故事,构建了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多维度的教育新平台和良性互动机制,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基层。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