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县:加大投入,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2-12-08 10:46【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近年来,泌阳县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政策措施、资金投入、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

  泌阳县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县域实际出发,制定了《泌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了领导组织,统筹并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改善办学条件

  泌阳县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不断增加教育投入。2017-2020年争取上级资金6.85亿元,教育费附加征收5150万元,全部用于学校标准化建设。

  一是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2012-2021年,全县共投入资金96270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8350万元),新建学校15所,改扩建147所,新增校舍25370平方米,运动场190476平方米,实验室、功能室203间,教学仪器设备资金2587.1万元,图书135.68万册,计算机9477台。

  二是实施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工程。2013-2021年,共投入资金43790万元,新建城区学校14所,改扩建2所,提供学位23070 个。占地98亩的泌阳县第三十二小学和泌阳第七中学的建设工作已近尾声。

  三是实施教师安居建设工程。2019年底前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565套。2020-2022年规划改建周转宿舍576套,新建1556套,2020年已完成改建315套,新建578套,购置生活用具893套,2916名教师已住进周转房。同时中小学教师保障性住房建设正在筹划中。

  四是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工程。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校园,打造良好育人环境。

  五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全县宽带网络“三通”空间上线率达到90%以上,宽带提升达到百兆进校园。2020年投入专项资金318万元,用于“三个课堂”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公办中小学校全部装配了多媒体教学一体机设备和计算机教室,积极推进信息化1.0向2.0智能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改造。

  六是实施短板提升工程。泌阳县财政投入757万元,对全县153所中小学校进行规划设计。投入资金2050万元,为19个乡镇41所中小学校,征用周边土地289亩,修建运动场地。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设置在校园内的32个村委会、村卫生室实施搬迁,原不动产无偿划归学校。

  三、强化队伍建设

  2012--2021年,全县共新补充教师3635人,其中特岗教师1955人,体音美科学信息教师302人。2022年教师招聘工作正在实施中。新招录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同时,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业务能力,炎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关注弱势群体

  泌阳县把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普及程度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依托大数据功能助力控辍保学工作,每学年初,按照“学籍系统、户籍系统、报到人数”三对照原则,逐人追溯去向,随时掌握适龄儿童在校动态。2022年秋期开学,共核查比对信息129860人次,对1723名适龄儿童少年进行了逐户走访,有效掌控了适龄儿童少年的辍学风险。

  依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形成了以随班就读为主、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等其他教育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目前全县共有892名残疾儿童在校就读,其中随班就读582人,入特殊教育学校232人,开展送教上门78人,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72%。

  泌阳县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2022年秋期,共安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773人,其中1658人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入学及教育工作,全县义务教育阶段42014名留守儿童全部在校就读。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统筹各类扶贫、惠民政策,确保孩子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五、提升管理水平

  1.抓好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措施,加大落实力度。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细化工作目标和管理措施,着重抓好过程性管理,切实提高管理实效。

  2.深化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执行课程方案,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强化对办学行为的监督和检查。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坚持“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科学安排学生作息时间,严格学生作业管理,坚持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同时,加大对违规办学和违规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中小学校招生秩序良好,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经过几年努力,泌阳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定标准,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大班额基本消除,中小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形成了健康、稳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