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位推进“五大工程” 开创义务教育公平优质新局面

发布时间: 2022-11-24 18:38【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郑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策部署,突出优化教育公共服务,锚定高质量建设郑州美好教育发展目标,综合施策,整体发力,重点实施“五大工程”,持续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

  一、坚持“增学位、补短板”,实施优化扩充工程

  完善学校布局规划,制定《郑州都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4-2030》,严格执行配套中小学校与城镇居住区“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审批供地、同步建设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的要求,控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

  加强中小学校建设,把市区中小学建设项目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积极推进,“十三五期间,累计总投资166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77所,新增学位27.6万个,其中小学学位19.2万个、初中学位8.4万个,有效缓解了市区中小学的入学压力。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改造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42.6万平方米,实施设施设备更新配置类项目学校461所,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强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市政府成立了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在资金筹集、用地保障和师资配置等方面给予强力保障,通过采取加快学校建设、整合各类资源、学校内部挖潜、均衡教育资源等一系列措施拓展学位资源,2021年底,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降至6.66%,比2018年下降31.23个百分点,超大班额全部消除。

  二、坚持“提质量、促公平”,实施增效创优工程

  坚持“五育并举”,开发120余门优质德育校本课程,不断完善中小学思政课体系建设,命名13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拓宽德育渠道,2017年郑州市教育局被表彰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校园足球全国先进,曾包揽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男子组冠亚季军,2019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介绍校园足球改革经验,被誉为校园足球“郑州现象”。创客教育、美育教育不断拓展,2022年郑州市将承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劳动教育“五个一工程”,体系化呈现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和成效。

  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改进和提升,持续开展涵盖学校课程、教学、评价、文化等全方位变革,连续数十年召开全市德育工作会、课程与教学工作会、校本教研工作推进会,道德课堂诊断交流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把脉问诊,精准实施改进提升。对义务教育学校设计了一年测评,两年提升机制,50多名专家,200多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团队,设计并推出一系列精准教学改进方案,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构建“评价育人”体系,创新实施义务教育“绿色评价”,把教育评价作为学校育人核心要素和关键性教育活动,以评价促改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绿色发展,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荣誉。

  三、坚持“激活力、增动力”,实施改革攻坚工程

  深化“双减”改革。作为国家级“双减”试点城市,郑州市坚决扛稳政治责任,锚定“校内提质、校外规范”目标,靶向发力,精准治理,经过一年的努力,“双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多项工作体现郑州示范。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监测平台显示,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校内考核指标全部达到100%;校外治理实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100%完成、资金监管100%建立、党建工作100%覆盖,率先在全国完成非学科类分类管理等试点任务。教育部4次面向全国复制推广“郑州优秀案例”,教育部网站发布的“双减”周年报道对我市“双减”各项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集团94个,参与学校471所,占比38.48%;2021年,下发《郑州市深化公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市集团化办学内涵提质发展,今年已评选30个市级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累计创建市级公办中小学优质教育集团不少于 75 个,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85%以上。市级财政投入1.2亿开展两批共165所学校的“新优质初中”创建工作,首批认定95所学校为“郑州市新优质初中”,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批52所创建学校评估和第三批申报工作,三批合计总数将达到200所。建设“学在郑州”智慧教育平台,已开放和待开放的课堂录像近万节,各类资源2万余条,参与在线答疑值班名师1000余人,可承载120万用户同时在线使用。

  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全面启动民办义务教育专项规范工作,截止今年秋季学期,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已达到省定标准(5%以内);坚持实施“公民同招”,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学校,实施电脑派位录取,经过三年实践,2022年市区民办初中招生呈现“三个减少”,即选报民办志愿人数减少,参与电脑派位学校数量减少,参加电脑派位学生人数减少,“择校热”降温效果明显。

  四、坚持“严要求、强保障”,实施队伍提升工程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修订《郑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制定《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强化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积极参与并组织“五级联培”项目(国家、省、市、县、校),继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近五年,共培养省、市名师、骨干教师9700余名。实施名班主任培养工程,评选命名98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其中28个被命名为省级名班主任工作室。

  保障教师收入待遇,义务教育公办教师工资纳入当地财政全额预算,“一补两贴”全部足额发放。市本级中小学教职人员绩效工资总量提高了27.8%,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相当。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超额完成,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支持乡村教师发展,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五年来,共拨付配套资金8.4亿元,对乡村教师进行生活补助。继续在乡村教师补充、评优评先,住房保障、职称岗位结构等方面给予支持。评选首届郑州市乡村名师112名,推动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五、坚持“解民忧、顺民意”,实施惠民暖心工程

  创新课后服务工作,形成了“午餐+课后服务”“自愿+免费”“三个全覆盖”(即城乡全覆盖、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的“官方带娃”郑州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成为我市基础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充分认可。郑东新区课后服务工作被教育部评为基础教育优秀工作案例;金水区被评为首批全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之一;管城区漓江路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入选全国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全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简化入学流程,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做到“应入尽入”,目前市内各区随迁子女在校人数占在校生数平均比例近38%。2019年,郑州市荣获河南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集体奖。

  持续强化控辍保学成果,疑似辍学儿童数据全部销账,残疾儿童上学得到保障,实施困难学生资助工程,近五年来,发放资助金额14.81亿,惠及学生177.17万人次,其中资助建档立卡学生1.19亿元,惠及22.1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