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省高校党委学工(研工)部长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7月11日至7月13日在商丘师范学院举办2022年全省高校党委学工(研工)部长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
在培训班主题论坛上,各高校学工(研工)部长交流经验、思想碰撞,精彩纷呈。今天,和思语一起来看围绕“融合、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与‘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这一主题,郑州西亚斯学院的典型经验做法。
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体制机制创新。自2019年起,教育部先后遴选了两批31所高校开展先期建设试点,两年来初步打造了立德树人总体目标下,集学生党建、“三全育人”、平安校园建设于一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2022年将进一步推广至1000所高校。
郑州西亚斯学院乘势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主动开辟有利于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利于深化时代新人培育,有利于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学生管理新模式。
党建引领,学工牵头,筑牢党建阵地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致力于住宿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党建推动发展,党建示范发展,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在住宿书院内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注重推进基层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成果化建设,通过创新形式开展各类党建活动,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把党建工作与通识教育融为一体。
队伍入驻,力量下沉,改造功能区域
学校坚持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至学生社区,构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校领导-住宿书院党政负责人-育人导师-社区长-宿舍长”五级网格化学生管理责任人,确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社区内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体育人导师执行周日至周四留宿学校制度,住宿书院“党政领导-学生主管-育人导师”三级在校在岗值班。每栋公寓楼配备两名生活导师,朋辈导师入住各学生宿舍,各团队共同保障住宿书院“工作+住宿”24小时全覆盖。同时,将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划归学生工作部(处)、住宿书院总院管理,全面统筹学生公寓功能改造工作,现有的9个住宿书院均配有党政领导办公室、育人导师办公室、院长宿舍、专职育人导师宿舍、生活导师值班室,学生党团活动室、研讨室、自习室、爱心工坊、公共厨房、健身房、洗衣房等。
凝聚合力,完善制度,健全长效机制
学校明确专业学院与住宿书院“双院”职责,力求“双院”协同,倡导“学生是主体、导师是主导,师生共育共管共建”的理念,努力构建温馨、便捷、高效的学生生活服务体系;专业教师主导的学业辅导体系;育人导师主导的管理服务体系;特色鲜明的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学生充分参与的民主管理体系;学生国际化语言、国际化视野、国际化交流的培养体系。通过导师导学、朋辈互学、环境促学、实践践学、自我养学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制定《住宿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意见》《朋辈导师实施办法》等制度,指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跟踪评价,精准服务,提升工作实效
学生工作部(处)、住宿书院总院协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研发智慧学工系统,搭建各职能部门、专业学院和住宿书院信息沟通平台,线上实时了解学生的基础信息、学业情况、位置分布、归宿动态等,为学生“精准画像”夯实基础,跟踪评价,为育人提供决策支持。“一网通办”缩短了学生业务办理时间,实现了学工运行体系的线上智慧化。
多元活动,凝练品牌,深化内涵建设
学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以学生文化活动为依托,持续推进书院育人主题及特色品牌的凝练,打造“晨朗夜观”“鸿鹄茶叙会”“灯塔三阶”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形成了围绕住宿书院品牌特色的“1+N”课程体系。制定了《郑州西亚斯学院专项(能力拓展)学分认证实施方案》,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公民责任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将传统意义的学生主题教育活动进行整合,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评价机制。
实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求高校实现党的领导“一竿子到底”、队伍入驻“一条龙服务”、学生参与“一揽子提效”、保障支持“一盘棋统筹”。需要全体学工人,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立足目标看过程、盯着问题去发力,奔着效果抓建设,坚持建管用一体,落细落小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加强精细化管理服务,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同频率、同场域、同成长,激发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郑州西亚斯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实践、丰富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推动高校深化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将学生社区打造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切实创造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