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7月26日至28日举办2022年度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修班。
研修班主题论坛上,学员专家交流学习、金句频出。今天,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一起来听听安阳师范学院的实践经验。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政课育人质量和水平,必须强化协同理念,推动协同创新。但在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和责任主体仍然需要各尽其力,各负其责。高校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和螺旋上升的一端应积极承担自己的职责使命。
担当机制创优的协同责任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衔接贯通问题。无论是课程定位的衔接贯通、课程目标的衔接贯通,还是教学内容的衔接贯通、育人过程的衔接贯通都需要强化协同理念,创优协同机制。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大”的一端,更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创设协同机制的有力推动者、积极践行者、内涵引领者。绝不能关门自修,庙里巡游;更不能自视清高、断点思考。而且要深刻地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功能具有共同性,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具有共识性,教学方法上也有借鉴性和启发性,在经验交流中可以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担当协同责任首先要有饱满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情怀,和一体化建设决策者、领导管理者、不同学段实施者共同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神圣使命。《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河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中13个片区牵头高校就是代表河南省众多高校担当协同责任的体现。
担当师资创优的“孵化”责任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只有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才更有利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
首先,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资源,主动承担对大中小学各层次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培训,除积极承担如“国培”“省培”下达性任务外,还要立足片区和教育行政部门一起制定培训规划,开展有效、有序培训工作,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学科意识、专业基础、专业素养,推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其次,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适度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属本科专业和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提升学科辐射能力,加速人才聚集效应,提升高校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基础教育学段后备教师的培养能力,为推动全学段思政课建设提供重要人才支撑。例如安阳师范学院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招生60人,2021年达到140人,2022年达到200人招生规模。安阳师范学院要充分利用教师教育的优势,培养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
担当研究创优的引领责任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开展科学研究的人才聚集等优势条件,做好开展合作教学、教学研究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搭建平台,利用好基础教育学段思政课教师丰富的案例素材和高校思政课教师较好的研究能力,深化研究合作,就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关问题,合作申报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
也可以带头联合开展思政课教学调研,分析思政课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例如,安阳师范学院王亚娟博士主持的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一体化”视域下河南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实证研究》,课题组就吸纳了6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丰富课题研究实证材料的同时,也学习了教学研究的方法,提升了教研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