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双减”一年

发布时间: 2022-09-07 17:01【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鹤壁“双减”一年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号角吹响,足音铿锵,“双减”序幕就此拉开。


鹤壁“双减”一年


  列为“一号工程”,鹤壁落实“双减”出重拳


  《意见》出台,是“双减”第一次上升到国家层面,第一次明确“主战场”既在校内也在校外,既减学生作业负担又减校外培训负担。这一切,注定“双减”将深刻影响中国教育格局。


  同年7月,鹤壁市教体局党组将“双减”列为“一号工程”,“双减”之战全面打响。


  同年12月,鹤壁市教体局联合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13个部门出台《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明确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领域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日常监管。


  今年4月,在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鹤壁市建立市级“双减”工作协调机制,22个市级部门为成员单位,打通部门壁垒,以专班形式快速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如今,“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年。一年来,按照“双减”政策要求,鹤壁市教体局标本并重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在“减”上用力、在“加”上创新,实现校内提质增效,校外严格监管,孩子们“减”出了时间、充实了成长,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这一年,鹤壁市教体系统优化作业设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从严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了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


  这一年,校园外,学科类培训机构大幅缩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3%。校园内,开展课后延时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三个100%”,即100%提供课后延时服务、100%制定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100%覆盖有需求的学生。截至目前,全市12万余名学生、7000余名教师参与学校优质课后延时服务,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监管多点发力,做好校外培训“减法”


  “请出示一下你们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及课程表、教师名单、招生名册、收费登记等材料。”


  “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是否上门开展检查指导?”


  日前,鹤壁市“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专班到相关校外培训机构,围绕规范治理校外培训进行明察暗访。


  按照“双减”要求,自2021年7月开始,鹤壁市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是一场改革攻坚战,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任重道远。鹤壁市多点发力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跨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遵循全面覆盖、源头规范、属地管理、协同治理和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并重,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明确本领域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准入方式,探索建立部门联动、县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条件、办学行为、疫情防控等方面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鹤壁市教体局副局长郑玉玲介绍。


鹤壁“双减”一年


  做好校外培训“减法”,鹤壁市重拳打击学科类培训机构违规开课以及“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校外培训机构攻坚年行动和暑期专项行动,重点针对已经注销的机构是否“卷土重来”,是否存在“名为非营利外壳,实为营利性行为”“一对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问题,现存学科类培训机构是否规范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向社会释放对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强治理信号,形成全社会参与监管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


  鹤壁市持续加强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建立预收费资金监管机制。通过开立预收费资金托管专用账户和缴纳风险保证金方式,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截至目前,现存学科类培训机构已全部在银行设立监管账户,实现了资金监管全覆盖。


  一年来,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学科类培训大幅缩减,培训市场虚火大幅降温。鹤壁市共摸排、监督检查学校365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27家。其中,下达停办通知书115家、吊销办学许可证1家、提交注销申请97家,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效缓解。


  制定规范“减”时间,课堂教学“加”质量


  自2021年7月以来,各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领会“双减”政策,采取推迟上课时间、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深化课堂 教学改革、强化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推动“双减”政策全面落地,努力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鹤壁市先后出台规范中小学作息时间、规范中小学作业管理的规定,将小学上午上课时间由原来的8时调整为8时20分。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并实施“周三无作业日”制度,做到了学生在校时间、作业时间“两减”,为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提供了保障。


鹤壁“双减”一年


  作业学习“减”时间,课堂教学“加”质量。为使“双减”工作更有成效,鹤壁市创新工作模式,深入推进“互联网+教学”“互联网+教研”,组建区域性教学联盟,建立跨区域、跨学校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和教研长效机制,整合名师资源,深入开展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同时,指导教师加强作业设计,系统、科学地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的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制定完善作业日志、作业公示制度、作业批改督查制度等,使作业设置精简化、作业批改精准化。今年,鹤壁市21项作业设计在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评选中获奖。


鹤壁“双减”一年


  多彩课后延时服务,别样校园生活


  转眼间,“双减”政策已实施一年。这一年,没有校外培训的学生更忙了,忙着爬山、去动物园、骑行、研学旅行。还有人“抱怨”,下班后公共健身器械被占满,主角由退休大爷变成了各个年龄段的学生……这种甜蜜的烦恼或许是对校外培训治理成果的最佳注释。


  “今年暑假,我参观了市科技馆,体验了电磁大舞台、磁力连锁反应等项目,这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今年8月,市第一中学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通过参观市科技馆,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如今,鹤壁市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和课余时间不再是参加各类补习或沉浸在“题海”,他们或结伴在户外锻炼身体,或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后延时服务。


  为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全市各中小学坚持课后延时服务与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相结合,在开展作业辅导的基础上,开设了乐器、画画、泥塑、剪纸、篮球、足球、棒垒球、航模、科学实验等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既解决了家长不能接送问题,又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培养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其中,市淇滨小学聘请专业科普工作者、退休教师等担任专业社团的指导教练;鹤山区中山小学挖掘区域地方特色,开设鹤壁窑陶瓷制作课程,邀请鹤壁窑非遗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组成教师团队入校指导,学生劳动、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市福田小学邀请鹤壁软陶传人、市群艺馆专业舞蹈教师等各界人士,打造多元化课后延时服务师资队伍;浚县伾山街道西杨纪屯小学把泥咕咕非遗特色带入课堂,丰富了课后延时服务内容,促进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参加课后延时服务学生数占比达88%。在开展的“双减”满意度调查中,共调查99246名学生和家长,总体满意率达98.01%。


  因成绩突出,山城区《课后延时服务育新人,健康快乐促成长》、市淇滨小学《“增效减负”让教育更好地回归校园》、市鹤翔小学《落实课后延时服务,彰显幸福教育》等被评为省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典型案例,山城区被评为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淇县实验学校、市淇滨小学被评为省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校。


  “实现中央确定的‘双减’工作三年目标,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市教体局将继续把‘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打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攻坚战,继续做好健全完善机制、狠抓隐形变异、注重风险防范、消除监管盲区、强化督导宣传这五项重点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下一步,我们会继续积极行动,让学生更有活力地发展,促进‘双减’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落到实处。”鹤壁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金志广说。


鹤壁“双减”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