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县:利用教育资源与优势 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发布时间: 2022-08-31 10:20【浏览字号: 来源: 河南省教育厅

  博爱县结合全县教育实际,利用教育资源和教育优势,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逐步形成了以“助、免、奖、补、贷”为主要内容的县级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目标,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11万人次,资助资金6200余万元。


  资助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有力地提高了各个教育阶段的入学率和巩固率,教育公平真正落地生根,实现了质的飞跃。县职专的涉农专业是省级骨干专业,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每年让800余名寒门学子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600名学生由此考入了理想的高校。十年来累计资助博爱职专学生13000人次,累计资助金额1200余万元。有16名品学兼优的职专学子荣获中职国家奖学金,也让更多孩子备受激励和鼓舞。


  与此同时,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既促进了技能型和紧缺型人才的培养,也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博爱职专先后夺得两个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其中一个就是享受资助政策的学生。十年来,县职专开设的专业由原来的2个发展到16个,在校生由原来的1200人发展到3000人,跻身全省职教第一方阵,并逐步形成了博爱职教的品牌效应。


  一、博爱县基本情况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豫晋两省交界处,隶属焦作市管辖,北倚太行,南邻沁水,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和“金博爱”之美誉,地处郑、焦、新、洛、晋中原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中心地带。县域面积435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人,辖5镇2乡2个街道204个行政村。近年来,相继荣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中国最具有投资价值新能源城市、首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新能源产业强县、全国武术之乡等20余项荣誉。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1927年建县,冯玉祥将军主豫时,根据吉鸿昌将军呈请,取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中“博爱”两字,设置博爱县。境内的千年古刹月山寺是中原四大名寺之一,名闻遐迩的八极拳发源地;曾经是“竹林七贤”的主要活动地;有丰富的南太行旅游资源,保存着距今1500年的北魏摩崖石刻,自古就是豫商、晋商、怀商云集之地,是明清时期我国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目前拥有产业链内企业55家,产品多达30多种,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与一汽、东风、广汽”等20多家国内汽车制造厂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博爱县企业与奇瑞公司也有合作。以天然气、煤层气综合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LNG年生产能力60万方。农副产品加工业风生水起,海华精梳纱、伊赛牛肉、豫竹方便面、燕京月山啤酒为同行业知名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怀姜”研发加工企业达84家,“怀姜”系列产品已逐步发展成为博爱农产品加工业的一张名片。


  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全县蔬菜生产面积20万亩(复播),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达15万亩,日光温棚2.4万座。年产蔬菜110万吨,年产值9亿元,林果面积5万亩,年产量13万吨,年产值7亿元。流转土地12.16万亩,形成了蔬菜、樱桃、冬桃、葡萄、冬枣等特色规模种植基地,创建了1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建成了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证了25个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6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农产品,“清化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注册了“孝敬牌”“博爱源”等30余个商标,“博爱源创业基地”入选2017年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二、博爱县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全县各类学校共82所:进修校1所;高中阶段学校3所:一中、二中、职专;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8所:公办学校72所(小学44所、初中15所、教学点1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6所。


  全县中小学生共5.4万人:高中阶段0.9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5万人,其中小学3.1万人(公办1.9万人、民办1.2万人),初中1.4万人(公办1.1万人、民办0.3万人)。


  三、博爱县资助工作特色


  博爱县健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四个学段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全面完成教育资助工作。


  强化“双线三级”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控辍保学工作意见,出台了博爱县的各项制度和方案,并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双线、三级”控辍责任制的合力,努力落实好“县长、乡镇长、村长”这一线三级的作用,重点发挥好“教体局局长、校长、班主任”这一线三级的作用,把控辍保学目标纳入全县80所义务教育学校的目标考核体系,实现了四包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班主任包学生”,层层落实控辍保学责任。


  强化“部门联动”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公安、民政、司法、扶贫、残联、妇联、人社、卫健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落实控辍保学责任,积极发挥部门作用,形成控辍保学长效联动机制。与乡村振兴部门建立了困难家庭学生数据比对机制,每学期定期不定期第一时间进行数据比对,实现了信息互通互享、精准同步,对比对出的可以情况立即进行核实与摸排,并按照政策进行落实。与公安部门建立学籍系统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定期比对核查机制,摸清全县适龄少年儿童底数,组织做好入学安置与防辍排查。与残联、卫健等部门联合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联系与核查机制,通过特教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与共青团、妇联、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一对一”教育关爱帮扶机制,协同做好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群体心理疏导和困难帮扶,形成了部门工作合力。


  强化“监测排查”制度。教体局利用“全国学籍管理服务平台”,每学期对在校情况进行多次核查和排查,及时做好重点学生标注和登记工作,重点排查和监测农村和山区偏远乡镇、初中学段和脱贫户子女、残疾学生、单亲学生、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学困生等特殊群体,第一时间消除辍学苗头。同时,抓好残疾学生就学保障工作,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学、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三种渠道,全面保障残疾儿童少年100%接受义务教育。


  在防范学困生等辍学工作方面:一是组织各学校制订针对厌学、学困学生的专项工作方案,落实“四包”(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校长包校、班主任包学生)责任;二是实行师生之间“一对一”帮扶、同学之间“手拉手”学习,每学期至少家访两次,沟通解决学生教育方面的问题,形成合力;三是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全县公办学校100%开展了课后服务,参与学生达到95%以上,每个学校均成立各类社团几个至几十个,丰富了校内学习和生活,提高学校的吸引力;四是全面贯彻落实“双减”和“五项管理”,加强对学生的作业管理、手机管理、睡眠管理、读物管理、体质健康管理等,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五是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防止学校和教师随意、过度实施停学等教育惩戒,避免诱发学生辍学。


  在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教育关爱方面:结合这些学生日常生活缺乏父母照顾,接送和就餐不便等问题,积极加强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力建设和改善10余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和20余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保障了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的住宿、就餐需求;各中小学校全面加强对留守儿童关注与关爱,设立“留守儿童之家”,配置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电话与网络,对留守儿童、单亲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学习指导、生活照料,解决和防止了特殊群体学生易因心理、学习和生活问题而辍学。东良仕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被省慈善协会确定重点建设,获得15万元资金扶持。


  四、博爱职专受助师生典型


  近年来,博爱职专围绕“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的目标,构建“党建+资助+育人”模式,打造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力推学生资助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博爱职专现有现代农艺、电商、旅游等16个专业,在校生2800人,每年培训企业员工及农民3000余人次。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蔬菜嫁接项目2017年荣获全国一等奖,是河南省此项目第一次获得一等奖,2019年该项目再次获得全国一等奖,是全市所有职业学校参赛项目唯一的一等奖;农机维修项目2018年获得全国三等奖,是全市该项目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奖项,2019年再次获得全国三等奖。2018年,县职专电商实训室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的河南省产教融合电子商务实训基地项目,获省财政厅、教育厅和京东集团共同投资300余万元。不断创新“引企入校”模式,先后与河南中汇、郑州宇通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近3年来,共订单培养1480余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