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轻工业大学:多措并举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助学、筑梦、铸人”为目标,把“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作为出发点和底线,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四线四度”资助育人模式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四年大学时光中能够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全面成长,让所有学生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用之才。
一、基本情况
1.生源基本情况
郑州轻工业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尤其在生源结构上存在“三多”的显著特点,以本科生为例,第一是本省生源多,本省生源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68%,第二是农村学生多,农村生源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近50%,第三是是经济困难学生多,占到学生总人数的30%以上。基于此,学校尤其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这项温暖工程、民心工程,始终坚持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资助政策,争做资助工作“雪中送炭”的使者、“苦口婆心”的讲者、“道德浸润”的智者。
2022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在校生总人数为31485人,其中本科生29494人,研究生1991人。2021-2022学年全校共认定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8059名,占本科生总人数的25.60%。其中一般困难学生2155名,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26.74%,比较困难学生4393名,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54.51%,特别困难学生1511名,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人数的18.75%。
2022年郑州轻工业大学本科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本科生总人数 |
河南省生源 |
农村生源 |
2021-2022学年 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认定情况 |
|||
29494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19997 |
67.8% |
14310 |
48.52% |
8059 |
25.60% |
2.经费投入情况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和透明的原则基础上,扎实完成了“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等各项资助基础工作。
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共投入12650.8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经费3891.35,学校投入 1643.73万元,社会捐赠68.95万元,银行投入 7046.82万元。
2012-2021年学生资助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资助工作共投入11939.53 万元,资助学生41750人次,其中国家投入资金3881.99万元,资助学生15634人次;学校投入 1643.73万元,覆盖学生17014人次;社会捐赠68.95万元,资助学生372人次;银行投入资金6344.86万元,覆盖学生8730人次。
二、特色工作
(1)打造“主干线”,资助方式有精度
在长期的资助育人实践中,学校创新工作思路,形成了“四线四度”资助育人模式,助推每一朵云积极前行。
精准资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能够将党和国家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贫困生。郑州轻工业大学借力“互联网+资助”,抓牢精准“主干线”,全力推进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努力做到贫困生资助“一个都不能少”和人人都“暖心”。摸清底数,确保资助对象精准。学校开发智慧学工系统,破除信息孤岛,融合学生基本信息、家庭经济情况、第二课堂、在校生活、心理健康情况等多维度数据,整合学生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覆盖学生资助工作的全生命周期。因地制宜,确保资助标准精准。整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搭建困难学生认定模型,进行量化测评,精准快速输出权重分值、总分排序、认定结果,实现经济困难学生“隐形认定”。分档资助,确保不同需求学生应助尽助。足额及时,确保资助发放精准。资助工作全过程进行定期督查,严防虚报冒领,守牢资金安全“底线”。动态管理,全程跟踪,保证资助资金真正用发放给符合条件的学生。
2021-2022学年,通过精准比对认定,郑州轻工业大学对1618名帮扶对象进行资助,做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为184名2021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赠送了一系列暖心的开学礼物---线上商城“爱心礼包”、“成长时光”心愿计划、“守护平安”学平险、党史学习书籍、爱心冬被等,价值共计5.69万元。学校连续实施“四温资助”工程:开展“温暖回家路”活动,寒假前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的特别困难学生及原建档立卡学生发放交通补贴,帮助他们顺利回家,情满学子归乡路。开展“温馨考研礼”活动,为拼搏奋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考研礼包,助力青云直上。开展“温煦升学礼”活动,为原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防疫爱心包和学平险等物资,确保无忧入学。开展“温情送毕业”活动,为艰难求职的困难学生发放资金补助,切实缓解就业压力。
(2)筑牢“补给线”,全面资助有广度
长期以来,学校拓展资助资金渠道,从国家、学校、社会三个渠道,三级联动,层次递进,筑牢“补给线”,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
国家政策保障体系惠及千名学生。学校依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各项奖、助学金,切实解决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学校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累计金额达78446.66万元,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27%,占总资助金额38.4%,满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需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助学金,奖励资助金额达35864.52万元,占总资助金额45.7%。
学校设立了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每年奖励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0%。同时,为推进素质人才培养进程,加强学生国际化教育背景,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学校特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奖学金”。对残疾学生、单亲家庭贫困学生、突发事件导致家庭贫困的学生等特殊困难家庭学生,学校根据困难程度给予一定金额的资助。2021年,学校为3439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了特殊困难补助91.17万元。同时,学校还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支持学生以勤工助学方式获得资助,每年受益学生逾千人次。每年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设置“绿色通道”,保证所有提出申请且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都能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社会资助逐步参与到高等教育中。学校主动争取企业、社会团体、优秀校友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参与进来,进一步完善“国家、学校、社会”三级的资助资金渠道。近10年,社会各类资助受益学生逐年增加,受益资金达到310.95万元。
(3)强化“支撑线”,教育帮扶有深度
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上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因此不仅要经济帮扶,更要人文关怀。不仅要“授鱼”,更要“授渔”。要强化文化熏陶的“支撑线”,通过教育帮扶,摇动着一棵棵树,推动着一朵朵云。
弘扬诚信文化,彰显守信风采。郑州轻工业大学通过开展微视频、微征文、文创作品比赛、座谈会、知识竞答等系列活动在学生中普及诚信文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道德品格修养。
在全国第七届“助学·筑梦·铸人”主题活动暨2020年“千校万岗·精准帮扶”就业专项服务行动评选中,郑州轻工业大学共获奖四项。近三年获全省大学生“诚信校园行”校园短剧大赛“二等奖”、优秀原创剧本和优秀组织奖,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资助知识大赛“三等奖”。近五年开展“鸿恩莫忘”主题漫画、海报设计大赛和感恩母校等诚信主题教育活动90余次。
打造责任文化,增强担当意识。近年来,学校有意识地将责任文化渗透到资助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为家庭、社会和国家做出自身最大的奉献,担负起一个当代青年应尽的责任。
2021年,郑州轻工业大学从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受助学生中选拔24名优秀代表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向低年级同学宣讲资助政策,答疑解惑。学校受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展现责任担当。其中,受助学生参与的“访红色足迹,承革命精神”党史学习交流团、“新时代、新征程、新乡村”美丽乡村实践团、“情系新疆,同心筑梦”实践团成功入选2022年“三下乡”国家重点团队。学校受助的退伍大学生余双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主动请缨,成为社区志愿者,坚守一线,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培育励志文化,发挥榜样力量。学校将励志文化渗透到资助工作中,为受助生搭建经济帮扶、学业帮扶、心理帮扶、文化育人四大平台,帮助提升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开展“最美轻大人”评选,举办“榜样的力量”主题活动,举办“赓续红色基因·礼赞百年华诞”“轻大榜样”青春盛典学生表彰活动,在校内外媒体宣传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事迹,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全体学生成长成才。学校2018级研究生赵永博冒着严寒三进三出冰窟搭救落水儿童,虽被冻僵从未后悔,被评为2018“感动中原”年度教育人物、“河南最美大学生”、“河南省见义勇为英雄”。他谱写的时代华章感人至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河南精神,在全校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出彩河南人”第四届最美大学生评选中,学校受助学生王子健获此殊荣。作为一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同时是1999年出生的新锐非遗传承人,他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在2020年中国公益慈善非遗文创大赛决赛中获得最佳创作奖。
宣传感恩文化,主动回馈社会。学校将感恩文化与资助工作相融合,通过主题座谈会、专题影片、政策宣传、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使受助学生深刻感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通过实践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的习惯。
2021年,学校有百余名受助的优秀毕业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基层一线奉献青春。有千人次受助学生参与“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留守儿童关爱”“美丽校园共建”等志愿服务。这些轻大学子用爱心与奉献实现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完美转变。
(4)突出“连结线”,资助育人有效度
育人实效是高校资助育人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旨归。学校融合党史教育、红色教育、“两创”教育、社会实践、素质拓展等育人元素,做到联通互融,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最后一公里”,补齐学生成长成才短板,实现了学生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根本转变。
加强宣传,营造资助育人氛围。主动发声,靠前宣传。每年随录取通知书统一邮寄国家和学校资助政策简介。每年寒暑假组织资助宣传大使奔赴各地进行资助政策宣传。逐一推送,精准宣传。通过“学工微信公众号”将资助政策和金融安全知识推送至每位学生手机。集中学习,正向宣传。认真开展资助宣传“两节课”活动,2021年累计宣讲近50场,参与人次近3万,实现在校生全覆盖。家校联合,深度宣传。制作“两张卡”(《资助明白卡》和《温馨告知卡》),邮寄到建档立卡学生家长手中,传递党和国家的温暖。
寒暑走访,打通家校育人合力。2021年暑期,选派200余名“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和资助专职教师,采用实地走访和“云走访”相结合的形式,慰问736名贫困生家庭,走进多地中学和学生资助部门,用实际行动打通教育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广泛宣传了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了解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状况,将学校暖心关怀送进了学生心里,,使学生资助工作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真正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落实落细。
打造品牌,培育特色育人项目。学校自2014年起,实施发展性资助项目,助力学生开展社会调研、科学研究、创新创业项目等。近年来启动了“立德·励志·砺行”成长计划,以学业提升讲坛、考研训练营、雅思大课堂、美育体验营、心理素质拓展、口语提高班、感恩志愿行、“就业直通车”等形式,进行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目前已参与学生5000多人次,成长计划项目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抢手课”。 做好受助学生榜样选树,集中展示青春励志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