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年终答卷”

  新年伊始,回首过去这一年,河南师生共同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瞬间,也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时代最强音。今天,邀请了5位高校思政课教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年终答卷”。

周荣方 郑州大学副教授

  回忆2021年的“涝疫结合”,有很多让我感动的瞬间,席地而睡的子弟兵、身上绑冰块的医护人员、擦掉泪走向岗位的志愿者、面对洪水逆行而上的救援队,这一年,我们用无畏写出了“团结奋斗”!坚强的力量感人至深。2022年,身处二七区,经历的第一个主题,依然是团结奋斗!

  当我们再次穿上红马甲,和去年八月有些不同,我们的队长——郑州大学南校区幼儿园付媛媛老师——在第14次核酸检测前一天晚上流泪了。这位坚强的大姐,在去年八月,做完手术不到一个月就去做志愿者,提水提菜她没流泪;崴了脚,依然坚持去布置核酸检测点,慢慢挪着走,她没流泪……这一次,她眼泪没忍住,说了句:“每个党员都在向前冲的感觉,真是太好了!”

  她如数家珍:郑大退休教师王中华不辞辛苦给隔离住户送物资;郑丹边扫码边哄小朋友:“别烦,回头不做核酸了,你还见不到我呢!”年龄最小的王思月不爱说话,但是遇到有怨言的居民,甜甜一笑,对方就不急不躁了;陈有才大爷和刘丽丽老师年龄稍大,维持秩序认真负责,可有时也会迷糊,冒出一句“把手机(身份证)原件亮出来!”整队大笑!——这就是封控区,在这里,有坚决不休息的社区闫俊萍老师,有怕多用防护服而拒绝回家吃饭的志愿者;有手冻得青紫还坚持“我不用休息,做完了大家一起休息”的医护人员……这里的每一位党员都在尽自己全力成为筑牢“稳定”的一块砖!——从2021年-2022年的今天,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在第一线看到的是组织的力量,平凡的力量,奋战的力量,信心的力量,合起来,是强大的凝聚力量!

刘嘉尧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2021年5月20日,郑州师范学院,“百年党史青年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思政课。作为主讲人,第一次把我的思政课讲台变成了光影变幻的舞台。在情景朗诵《最可爱的人》直播过程中,原本设计是在舞台表演的同学们在红旗飘扬的大屏幕下伴随《英雄赞歌》的背景音乐谢幕。但是突然现场灯光故障,舞台一片漆黑,站在舞台旁边的我心提到嗓子眼。但是,舞台上十几个同学没有任何慌乱,他们坚定的站在黑暗的舞台中央,在没有任何伴奏中齐声高唱“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那一刻,我明白,红色的种子已在青年人的心中扎根,发芽。那一刻,黑暗的舞台,被青春的光照亮。

  2021年10月31日,河南大学,河南卫视《那时的你》大学生红色舞台剧实境录制节目。作为党史导师,我第一次全过程感受红色舞台剧的排练过程。红色剧《破家革命》讲述的是革命先烈吴焕先的英雄事迹,其中有一个女同学饰演吴焕先的妻子曹干先。当她听到怀孕的曹干先为了部队战士四处乞讨筹粮,自己却在逃荒路上饿死的时候,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怎么会有这么伟大的人”。我真的很担心这些00后的孩子根本演不好这样远离他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在最后录制的那一天,我见到“曹干先”,她面容枯黄,一脸憔悴。原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曹干先”快三天没有吃饭,她说:“我不想让这些革命先烈被时间埋没,我想通过我的方式让大家再看到他们”。那一刻,我明白,“那时的你”与“现在的你”同在。那一刻,她憔悴的面庞,眼里却闪耀着青春的光。

  2021年12月25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会。因为要录制一档思政节目,我的宣讲档期被压缩,一个星期安排了三个城市的不同高校进行11场宣讲。在黄河水院进行宣讲的时候,嗓子沙哑,疲惫至极。但是在宣讲现场,很多同学在忙碌的期末考期中,仍然来到会场聆听、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看到台下一张张青春的面庞,我尽快调整到最好的状态,圆满完成了宣讲。结束后,一个男同学走到我面前,给我鞠了一躬,对我说:“老师,我会记得你刚才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责任和光荣。”我问他:“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他说:“测量测绘专业,2020年我们国家对珠穆朗玛峰的复测就有我们学校,我们专业的三个师哥参加。将来,我也要代表中国,站在世界最高的地方”。那一刻,我相信他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那一刻,他挥舞手臂兴奋的样子,环绕着青春的光。

  2021年,有太多让我感动的瞬间。我也很荣幸的在“大思政课”的平台上,见证青年的成长。我相信他们会用青春的光,照亮中国未来发展的路。

  因为,青年什么样,我们的国,就是什么样。

刘宁静 河南农业大学思政课教师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令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研究的我倍感欢欣鼓舞。我以为,为青年大学生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在讲台上最朴素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崇高信仰。归本溯源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其理论体系的真理性、科学性和人民性;回望历史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则在于其于人类历史进程中展现出的预见性、引领性和号召性;回应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更在于其分析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时所凸显的实践性、发展性和开放性。

  “原理”课教师要在“原理”课上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首先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并努力将不同时期的著作融会贯通,在课堂上为学生塑造“整体的”而非“割裂的”马克思主义,进而引导学生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崇高而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还要强化对历史的学习,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之后的历史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学生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黑暗中一道霞光”般的磅礴伟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紧扣时代课题,结合时代语境,用一系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中国故事支撑起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品格。

  努力讲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我,一直在路上。

常青青 郑州科技学院思政课教师

  “叮咚”,一条信息映入眼帘:“老师,志愿者上线啦。”我会心一笑,回道:“为你点赞!注意安全,注意防护。”这位同学,在这学期的主题发言环节中曾经说过,如果有机会,他也会做一名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做贡献。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了家乡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名志愿者。

  在我的思政课堂主题发言课上,每学期都有很多同学可以畅所欲言,或就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或展望未来。有同学讲述自己2020年初孤身一人在武汉,从一开始惶恐无助到后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安心下来,并开始做志愿者送菜的故事;有家在焦作陈家沟的同学从太极拳申遗说起,将自己妈妈练习太极棍的视频自豪地展示给大家,再讲到我们的文化自信......每每听了同学们的主题发言,我都会有一些收获,同时也有一些思考。思政课上的互动如何让学生愿意开口呢?学生囿于阅历和知识背景,不能很好地找到发言的方向导致无话可说,老师在此时就应该重要的引导作用,找到与教材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且有话可说的切入点,甚至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给出大致的方向,但又不进行太多的限制,供学生参考,让学生发挥。做了这样的工作后,学生的主题发言就会经常给我惊喜,更让我感受到思政课课堂不是教师的独奏,是师生合力的奏鸣曲。

彭南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教师做的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工作,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回顾2021年的工作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思政课要实现入脑、入耳、入心、入行,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把握好三重身份:为师、为友、为生。

  为师,即“传道授业解惑”。青年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知识的储备量有限、思维的方式单一、价值观尚不稳固,亟需要教师助力成型。我的经验是备好课、讲深刻、督落实、求实效。当学生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时,就会觉得这门课“真值”。

  为友,即与学生成为朋友。我经常告诉学生:“我是老师,更是朋友。”课余,我会与学生谈天说地,从政治到经济、从明星到草根,从经典到流行。在聊天中将友谊的种子种进彼此的心里,在相处中带来了许多的感动。学生告诉我:“把您当朋友,反而更爱听您的课了。”为师如此,夫复何求!

  为生,即以学生为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生是最聪慧的老师。他们会教我使用最时尚的教学软件,教我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教我与学生相处的具体方法,教我了解学生的心理。在教我的过程中,思政理论潜移默化地推进了。

  思政课教师要将内心的热火,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藏于寻常之中,让思政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