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商丘师范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立德树人、育才造士、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高度,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重要要求落到实处。
坚持教师主导,实施多样化课堂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商丘师范学院思政课课程教学范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各课程不同章节主题、教学目标和学情状况,着力打造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思政课网络教学发展势头强劲,学校因势利导,投入2000多万元分批打造“智慧教室”,助力思政课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充分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丰富思政课教育内容;充分利用疫情这次特殊“契机”,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疫情这次特殊“过程”,巩固思政课教学成果。
坚持学生主体,最大限度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
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行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具有商师特色的“读、看、走、写、谈”相结合的思政课学习模式。“读”,即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学懂弄通理论;“看”,即利用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走”,即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感悟思考;“写”,即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提高学生思辨能力;“谈”,即引导学生登台讲故事,分享传播正能量。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学生评价这样的学习方法“有意义”“有意思”。
关注社会现实,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学校立足增加学生获得感,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确保可操作可考核,尝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例如,结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开展“《共产党宣言》读、诵、讲”系列活动;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以“祖国我想对您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开展以“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商丘师范学院”为主题的一封家书征文活动;结合党史学习主题教育,组织思政专业师生赴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开展实践教学,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理论宣讲
商丘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靠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承担市、校两级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商丘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和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讲,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故事,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马克思主义学院龚志宏教授、司永海教授、李金凤教授、赵世锋副教授分别担任商丘市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第三、四、七、八组组长,目前已经在校内外宣讲20余场次。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思政课教师教学积极性
学校扩大教学质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占比,真正实现优绩优酬;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探索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荣誉教师制度,宣传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线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要求每年教学质量考核分数排名最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进修学习回来后,教学质量考核分数排名再次居于最后一位的,要求其退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