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守正创新,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

  3月9日上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2022年度全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会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科技学院7所高校从思政课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赋能高校思政等方面作典型经验交流;洛阳市教育局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工作汇报。今天,和思语一起来看河南农业大学所作的“守正创新,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题交流。

河南农业大学:守正创新,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成吾

  守正创新,建强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河南农业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牢铸魂育人根基。

  一是解决瓶颈问题,党委领导有力有效。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工作,坚持把马院作为政治上的排头兵进行重点建设,学校书记校长带头上课听课、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每学期专题研究马院建设和思政课建设工作,书记校长坚持每学期到马院专题调研,解决马院发展瓶颈问题。严格落实思政课教师1∶350配备,推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单列,足额安排生均实践教学经费(40元/生),优先安排马院搬迁图书馆新址改善办公条件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重点马院。

  二是打造红色底蕴,马院党建有声有色。打造“以红为底色、青为亮色、绿为特色,做好课堂教学传声筒、理论研究留声机、社会宣讲扬声器”——“有声有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品牌,加强政治建设、班子建设和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马院获评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首批党建标杆院系,所属的德法党支部荣获省级样板党支部、马原党支部荣获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是提升内涵建设,对标对表有突破。从学院、系部和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学院对标博士点创建,系部对标标杆党支部创建,个人对标生涯规划和职称发展目标,主动找到差距,全面压实责任,激发全员活力。目前,在教学组织方面,学校有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在课程建设方面,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教学优秀课程,除形势与政策课由大批兼职教师承担外,其他4门本科生课程实现了省级一流的全覆盖;在科研学科方面,学校2021年获批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项目,实际到账经费190万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也获批河南省博士授权点立项建设。

  四是抓实课程建设,思政课出彩出新。首先,教学工作地位中心化。学校在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同时,坚持以思政课教学工作为中心,校领导、院班子、系部主任、教学督导和学生评教共同聚焦、多维发力;坚持集体备课制,每周二下午系部进行“政治学习+集体备课”,每周五下午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活动,研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坚持青年导师制,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配备专任导师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站稳讲台。其次,实践教学特色化。学校拓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渠道,把思政课开在青年中、实践里、田野上,有效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校持续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六个一”活动,即讲一个党史故事、唱一首红歌、编演一部历史情景剧、读一本党史书籍、写一篇读书心得、做一件好事,丰富生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受到了河南卫视、学习强国等媒体的多次报道,情景剧《建党伟业》荣获省委宣传部“最佳故事呈现奖”。“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常态化。学校以系部为单位常态化开展大练兵活动,每学期开展学院教学技能竞赛大比武活动,每周二下午集体备课时两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以赛促教、培养人才、锻炼队伍,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河南省首届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中1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在2021年举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中3人获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1人参加教育部举行的教学展示荣获一等奖,还有3名马院教师成为省思政教指委委员。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学校也清醒认识到离国内一流马克思主义院还有较大差距。一是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学校教师学历层次较低,博士占比少,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二是课堂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灌输多,师生互动少;教师强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较好发挥。三是重大科研产出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水平论文、著作、项目、成果不多。

  下一步,学校将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擦亮党建品牌工程。围绕“有声有色”党建品牌建设思路,开展“一支部一主线”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以支部建设为抓手,进行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实践教学特色打造、校史中的思政课建设等,以党建推动思政课改革守正创新。二是启动教学爱益工程。按照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学督导、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对日常教学进行“365天+360度”的全覆盖监控、即时反馈和精准评价,全力打造思政“金课”。三是推进基地建设工程。利用校内空间和校外资源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教学基地,以120周年校庆为契机,梳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生动教材。